《國家環境保護“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綱要》解讀(2)
問:“十三五”期間我國環境保護對科技工作有什么新需求? 答: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環境保護面臨著諸多挑戰。我國已進入環境高風險期,區域性、布局性、結構性環境風險更加突出,守住環境安全底線的任務尤為艱巨。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建設生態文明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突破資源環境瓶頸,環保科技要緊密圍繞環保中心工作,大力推動創新發展,為改善環境質量保駕護航。《規劃綱要》主要考慮了3個方面的科技需求: 一是識別環境演變成因機理。充分發揮環保科技的基礎性、前瞻性和引領性作用,探明水、大氣、土壤污染成因與作用機理。針對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影響公眾健康的重大環境問題,研究復合生態毒理效應,探索環境風險評估、控制和監測預警技術。針對環境質量標準制訂的科學基礎,進一步完善環境基準理論、技術與方法以及支撐平臺。 二是攻克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技術,支撐環境質量改善。按照水、大氣、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戰役要求,突破以環境質量為約束的污染負荷削減、環境修復以及區域聯防聯控技術。突破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恢復與重建、綜合評估與可持續管理技術方法,建立固體廢物和化學品污染的控制與管理技術體系。 三是推進環保科技體制改革,提升環保科技創新能力。要完善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和科學觀測研究站創新機制,建立開放的科研數據共享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入融合。 問:我國“十三五”環保科技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十三五”環保科技發展要遵循以下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立足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和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以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重大科研項目和工程為依托,提升我國環保科技創新能力,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環境保護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主要工作原則:一是理論創新與技術支撐相結合。通過基礎研究和理論創新,探索新型環境問題,深化對現有環境問題成因和機理的認識,引領環保工作的開展。通過環境治理技術研發和環境管理技術研究,突破關鍵和成套技術,建立環境管理的基礎數據、模型和方法,為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提供支撐和服務。二是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結合。面向國家環境保護目標,圍繞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中可能遇到的重大熱點、難點問題,加強環境保護和監管體系關鍵技術研發,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支撐環境質量改善,保障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三是科技創新與體制創新相結合。既要鼓勵原始創新,也要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集成創新。同時加強環保科技的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推進環保科技體制改革。 總體目標是: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環境保護要求,圍繞重大區域、流域的環境、生態及核設施安全問題,面向改善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和保護公眾健康目標,深化對典型環境過程的認識,形成針對多污染物及多介質的污染減排、質量改善、風險防范、監督執法、環保產業等科技支撐體系,實現環保科技全方位的跨越發展以及部分領域的趕超引領。 |
相關文章
- 關于《國務院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的解讀2017-08-03
- 國家能源局就《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2017-08-07
- 四部門有關負責人就《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答記者問2018-01-02
- 環保部就《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17年版)》答記者問2018-01-02
- 環保部就《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 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進口廢紙2018-01-02
- 環保部就《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冶煉渣》等11項國家2018-01-1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