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霾與倫敦霧為何不同?
“倫敦奪命大霧與中國霧霾具有相同的化學反應過程”、“倫敦霧是強酸性的,而中國霾基本上是中性的”……近日,有媒體和網絡報道,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了一篇中國霾和倫敦霧的對比論文,得出了上述的結論。對此,有人對這兩個結論進行了過度解讀:“中國霧霾和倫敦霧因為化學反應過程一樣,因此一樣致命”;“中國霾是中性就是無毒,這樣的結論是故意為霾洗白”……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官方網站上查閱到了這篇題為《從倫敦霧到中國霾持續的硫酸鹽形成》的文章。通過多方查詢,記者聯系到了論文的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王格慧,以及第二作者美國德州農工大學大氣科學系和化學系教授張人一。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項研究主要是探索霧霾形成的機理,并不直接涉及霧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張人一說。這與王格慧的說法一致,王格慧也表示:“我們的研究只是為了弄清楚硫酸鹽的形成過程,倫敦霧和中國霾都在反應過程中形成了硫酸鹽。研究沒有涉及兩者的毒性分析,因此不能得出‘倫敦霧與中國霧霾具有相同的化學反應過程,就意味著中國霾和倫敦霧一樣致命’的結論。”。 王格慧說:“事實上,此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國霧霾期間硫酸鹽暴增的原因。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倫敦煙霧事件空氣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也是硫酸鹽。因此,研究人員查閱了上世紀50年代英國學者的一些觀測數據。” 通過研究發現,1952年的倫敦,工廠和居民燃煤排放過量,大氣中存在高濃度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在濃霧天氣下,二氧化硫吸附在霧滴上形成硫酸。霧滴直徑約數十微米,體積比霾粒子大2~3個數量級。因此,硫酸被高度稀釋,霧滴沒有顯現強酸性。但到了中午前后,隨著氣溫升高,霧滴上的水汽蒸發流失,霧滴直徑一下子由數十微米縮小到1~2微米,硫酸也相應地高度濃縮,從而形成大量強酸性氣溶膠。由此引發倫敦市民大規模呼吸道疾病,導致3周內數千人死亡。 中國霾的化學成分比倫敦霧復雜。張人一說,霾的成分主要包括有機物、硫酸鹽、硝酸鹽、銨鹽等,主要來自可揮發有機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氧化。研究表明,中國霾的形成過程中同樣會發生硫化學反應。但與倫敦霧不同之處在于,中國霾的粒子比霧小得多,屬于納米級。因此,二氧化硫轉化為硫酸所產生的小粒子很快呈酸性。但由于空氣中存在較高濃度的氨氣,中和了硫酸形成了硫酸鹽。這就是為什么說倫敦霧是酸性,而中國霾則呈中性。 |
相關文章
- 洛杉磯當年是如何戰勝霧霾的?2014-05-06
- 人工消霾可行嗎?2015-01-21
- 霧霾是肺癌增多主要的“元兇”?2015-03-05
- 霧霾與肺癌有多大關系?2015-03-10
- 煤電與霧霾的關系有多大?2015-04-23
- 環境監測司:大氣源解析對治霾有何作用?2015-04-2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