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2014年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
時間:2015-03-18 13:59來源:工信部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2014年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
一、總體概況
(一)單位數量穩步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省共有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3097家,比上年底凈增532家,總數為2011年底的1.56倍。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30家,占68.8%;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305家,占9.8%。分地區看,長沙市、岳陽市、株洲市、衡陽市、郴州市、常德市的企業數均在200家以上,6市企業合計1989家,占全省的64.2%。
(二)經濟規模逐年壯大。2014年,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088.39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的11.4%,比重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比2011年提高1.3個百分點。工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戰場。2014年,工業企業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3003.83億元,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97.3%,比重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比2011年提高1.0個百分點;占全省規模工業增加值的28.6%,比重比上年提高2.6個百分點,比2011年提高5.1個百分點。
(三)增長速度保持領先。2014年,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7%,增幅比上年高0.5個百分點,但比2011年和2012年分別回落17.4個和6.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14.0%,高于平均水平0.3個百分點。雖然近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呈回落走勢,但仍一直領先于全省經濟平均增長水平。2014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速高于GDP增速4.2個百分點,比上年擴大2.1個百分點,但比2011年和2012年分別縮小14.1個和5.1個百分點。
二、行業概況
據初步統計,2014年,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0177.24億元,總量規模居前四位的產業營業收入均超千億元。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3165.77億元,占全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31.1%;新材料產業2837.87億元,占27.9%;節能環保產業1441.79億元,占14.2%;信息產業1329.91億元,占13.1%。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實現利潤430.99億元,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141.46億元)、新材料產業(82.85億元)和節能環保產業(67.76億元)利潤規模居前三位;營業收入利潤率為4.23%,其中,文化創意產業(9.67%)、生物產業(6.17%)和節能環保產業(4.70%)盈利能力居前三位。從增加值看,先進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信息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等四個產業總量均在400億元以上,分別為1007.95億元、755.61億元、434.08億元和420.45億元;生物產業、新能源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規模相對較小,其增加值總量在200億元左右及以下水平。
(一)先進裝備制造業。中高端工程機械、新能源汽車及整車新品、高端軌道裝備是該產業的主要發展領域。2014年,中高端工程機械裝備及關鍵零部件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739.57億元,占先進裝備制造業的54.9%;新能源汽車等整車新品及關鍵部件行業營業收入598.33億元,占18.9%;高端電力牽引軌道交通裝備及關鍵部件行業營業收入487.37億元,占15.4%。從盈利能力看,高端電力牽引軌道交通裝備及關鍵部件、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高檔數控裝備等行業盈利能力居前,三個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分別為9.31%、9.11%和5.92%;新能源汽車等整車新品及關鍵部件行業和大型冶金礦山設備行業盈利能力偏低,僅分別為1.29%和2.24%。
(二)新材料產業。金屬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是該產業的主要發展領域。2014年,金屬新材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493.95億元,占新材料產業的52.6%;化工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789.65億元,占27.7%;另外,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和先進復合材料產業營業收入規模也都在200億元以上。從盈利能力看,新材料產業五個重點發展領域的盈利能力差距不大,除金屬新材料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2.61%外,其他四個領域的利潤率處在3.0%—4.5%的區間波動。
(三)節能環保產業。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節能產業是該產業主要發展領域。2014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實現營業收入703.57億元,占節能環保產業的48.8%;節能產業營業收入703.57億元,占41.3%。從盈利能力看,節能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37%,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和環境治理產業分別為3.42%和4.05%。
(四)信息產業。數字化整機和新型元器件是該產業主要發展領域。2014年,數字化整機和新型元器件行業營業收入1158.67億元,占信息產業的87.1%;新一代網絡和“三網融合”行業營業收入78.00億元。除數字化整機和新型元器件行業營業利潤率(3.07%)低于產業平均水平外,其他行業利潤率都比較高。
(五)生物產業。現代中藥、化學藥、糧油作物育種是該產業的主要發展領域。2014年,現代中藥行業營業收入為208.64億元,占生物產業的31.1%;化學藥行業營業收入166.01億元,占24.7%;糧油作物育種營業收入90.29億元,占13.4%。現代中藥行業和化學藥行業營業利潤率分別為7.45%和6.19%。
(六)新能源產業。智能電網及關鍵裝備、風電裝備制造及應用和太陽能綜合利用為主要發展領域,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5.78億元、144.05億元和108.75億元,合計占新能源產業的80.7%。智能電網及關鍵裝備行業盈利能力較強(利潤率6.96%),風電裝備制造及應用行業虧損。
(七)文化創意產業。創意設計、數字媒體和數字出版是該產業的主要發展領域。2014年,創意設計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58.12億元,占文化創意產業的50.6%;數字媒體和數字出版行業營業收入分別為81.96億元和71.00億元,占文化創意產業的比重分別為26.2%和22.7%。從盈利能力看,文化創意產業明顯高于其他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動漫游戲和數字媒體行業營業利潤率分別為16.68%和14.28%,創意設計行業利潤率為9.66%;數字出版行業利潤率較低,只有4.23%。
三、區域概況
(一)市州發展概況
2014年,長沙市、岳陽市、株洲市、湘潭市、郴州市和衡陽市6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規模超過800億元,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的比重均在8.0%以上,6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合計占全省的83.4%。其中,長沙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3804.37億元,占全省的37.4%;岳陽市1084.04億元,占10.7%;株洲市949.65億元,占9.3%,總量規模居前三位。
從盈利能力看,張家界市、常德市、株洲市、湘西州、邵陽市、益陽市、長沙市和郴州市等8個市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張家界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8.13%(產業規模最小),常德市為7.37%,株洲市為6.99%,居各市州前三位。從增加值看,長沙市、株洲市、郴州市、湘潭市和岳陽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總量居前5位,分別為1129.15億元、356.86億元、303.38億元、302.41億元和274.41億元,合計占全省的76.6%。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看,湘潭市、株洲市、郴州市、長沙市、岳陽市、衡陽市和益陽市比重均超過10%。其中,湘潭市為19.3%,株洲市為16.5%,郴州市為16.2%,長沙市為15.5%。
(二)主要經濟區域發展概況
“環長株潭”城市群是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集聚區,2014年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8664.07億元,占全省的85.1%;實現利潤總額364.35億元,占全省的84.5%;實現增加值2601.33億元,占全省的84.2%。其中,“長株潭”城市群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和增加值分別為5672.75億元、259.26億元和177.42億元,占全省比重均超過55%,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引領區。湘南地區和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產業營業規模基本相當,其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880.60億元和1801.96億元;大湘西地區規模最小,營業收入為821.94億元。從盈利能力看,“長株潭”城市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最高,為4.57%;“環長株潭”城市群為4.21%,大湘西地區為4.07%,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為3.80%,湘南地區為3.71%。
四、增長情況
(一)七大產業增長情況
從營業收入增速看,2014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其中,信息產業營業收入增長27.4%,新材料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節能環保產業和生物產業增速處在12.5%—14.7%的區間。從利潤增速看,由于工程機械等行業景氣下降,增速分化現象比較突出。2014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0.9%,其中,先進裝備制造業下降25.1%,信息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分別下降9.8%和5.4%;新能源產業、生物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利潤實現個位數增速。從增加值增速看,信息產業、新材料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增長較快,增速分別為27.8%、18.2%和17.2%;生物產業(14.3%)和文化創意產業(11.6%)增幅均保持了兩位數水平;新能源產業和先進裝備制造業增速偏低,僅為9.4%和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市州增長情況
從營業收入增速看,全省14個市州中,有12個市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實現增長,有5個市州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郴州市增長17.9%,永州市增長16.2%,株洲市增長14.9%,長沙市增長11.5%,婁底市增長11.2%;常德市和張家界市較上年略有下降。從利潤增速看, 5個市州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總額同比實現增長或基本持平。其中,株洲市增長21.4%,郴州市增長13.2%,湘西州增長10.0%,邵陽市和張家界市利潤同比基本持平。從增加值增速看,有11個市州增幅高于10%,有5個市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郴州市(18.2%)、株洲市(16.1%)和婁底市(15.1%)增速居全省前三位。
|
相關文章
- 《湖南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2019-01-15
- 《湖南省鄉鎮排水與污水處理工程專項規劃設計技術導引》2019-08-01
- 湖南省縣以上城市污水治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工作方案(2019—2021年)2019-08-01
- 《湖南省鄉鎮排水與污水處理工程專項規劃設計技術導引》2019-08-20
- 《湖南省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四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2年)》2019-09-10
- 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解讀《湖南省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四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09-10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