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2)
在我國大氣污染成因方面,與會專家認為,大氣本身具有自凈能力,在排放總量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大氣擴散作用可以使大氣污染物稀釋和消散,大氣氧化作用可以將大氣成分有效地降解并清除。之所以大氣成分(如SO2、NOX和PM2.5)能夠累積到形成大氣污染的程度,主要的原因是3個方面,即污染物一次排放、二次轉化以及氣象條件。 污染物排放是大氣污染形成的內因,這已是國際國內大氣污染成因的一個共識。我國當前面臨的主要大氣污染問題,是以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為代表的大氣復合污染問題,大氣中多種污染物都以很高的濃度水平存在,這一特征也與發達國家曾經經歷的大氣污染顯著不同。造成這一現象的關鍵驅動力,是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中,顆粒物(PM)、SO2、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氨等的排放大幅增加,而且高密度地集中在城市為中心的區域,這是我國重點城市群大氣污染頻發的根源。每到冬季,由于居民采暖的剛需,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平均增加約30%。近年來,我國投入很大的力量實施污染減排,SO2、NOX和PM2.5等污染物排放量出現下降,但總體上排放在全球仍居于高位,仍須較大幅度實施減排。同時,VOCs、氨等排放尚需要加大力度實施高效減排。 PM2.5來源復雜,其化學成分既來自于直接排放,也來自于二次轉化。最新的研究顯示,除了SO2轉化為硫酸鹽,NOX轉化為硝酸鹽,VOCs轉化為二次有機氣溶膠,氨轉化為銨鹽等過程外,還存在這些化學成分之間的相互影響,如NO2促進SO2加快轉化為硫酸鹽,產生“1+1>2”的大氣污染生成效果。這些新的機制在大氣重污染形成中起到怎樣的作用,對于重污染的預報預警、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方案的制定都是十分關鍵的。另外,我國大氣觀測能力不斷增強,顆粒物和臭氧雷達等垂直觀測手段可以更加精確地給出大氣污染物輸送的關鍵信息,為區域大氣污染的研判和防控提供支撐。 氣象條件是大氣污染形成的外因。不利的氣象條件,比如靜穩、小風、高濕以及逆溫等,會在排放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導致更加嚴重的大氣污染。研究顯示,2013年以來京津冀區域的污染氣象條件整體不利,2014年比2013年轉差17%,2015年比2013年轉差12%,2016年氣象條件總體不利,特別12月是我國1951年以來最暖的12月,全國平均氣溫比多年平均情況偏高2.6℃。同時,重污染形成還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使大氣層結更加穩定,這是國際上已形成的共識。受全球普遍異常氣候的影響,2016年冬天,英、法、韓等國也遭遇了空氣污染現象。 因此,要真正實現科學治污、精準治霾,就必須在準確預判氣象條件變化的基礎上,規劃和設計大氣污染防控的方案,包括精細準確的重污染應對措施。
|
相關文章
- 北京市發布《電子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19-07-10
- 山東省30萬千瓦以下作為所在地區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熱源的燃煤機組名單2019-07-31
- 浙江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計劃(附重點項目實施計劃)2019-08-30
- 福建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全文】2019-11-14
- 山西:《再生橡膠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5月1日起實施)2019-12-13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