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綜合治理指標:27000噸/日處理能力 100%無害化處理 原生垃圾零填埋(3)
三、主要任務與措施 (一)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 1.提升干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推進老港再生能源二期建設,全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18000噸/日以上,到2020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設老港綜合填埋場二期(設計處理能力5000噸/日),滿足本市生活垃圾應急處理和焚燒廠飛灰、殘渣處置需要。通過生活垃圾分類管理,降低干垃圾含水率,提高垃圾熱值,強化政府監管,進一步提高焚燒廠運營管理水平。 2.強化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建設,提升資源化利用水平。制定實施濕垃圾處理利用設施專項規劃,到2020年形成全市濕垃圾“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處置格局,日處理能力達到7100噸。制定餐廚廢棄油脂處置扶持政策,支撐本市餐廚廢棄油脂資源化利用的良性發展。制定濕垃圾處理產品使用標準,制定濕垃圾資源化產品進入農地、綠地、林地的補貼政策,打通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出路。鼓勵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等應用濕垃圾就地處理設備,推進源頭減量。 3.加強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回收體系建設,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落實生產者責任,在制造及流通領域嚴控過度包裝等浪費資源的行為;鼓勵企業通過建立押金制度、以舊換新等措施減少廢棄。加快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的“兩網協同”;結合本市和外省市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實際,暢通本市各類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渠道;推進老港等靜脈產業園區建設,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形成閉環體系。推進有害垃圾定期分類收運,制定有害垃圾收運裝備標準和收運作業規范,統一專用收集車車型、外觀,固定收運時間,并向社會公布。 4.建立激勵與約束并重的制度,提升源頭分類減量實效。鼓勵“凈菜上市”“綠色辦公”“綠色采購”“綠色消費”“綠色餐飲”等綠色流通和消費行為;逐步減少一次性產品的消耗和使用,促進垃圾源頭減量。力爭到2020年可推行生活垃圾分類的區域全覆蓋。適時實行居民生活垃圾收費制度,并建立垃圾收費與綠色賬戶積分對沖機制,促進居民源頭分類。將垃圾分類服務內容和標準納入物業企業服務示范合同,并形成有效的監管機制。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支持政策,引導物業、企業、第三方組織參與垃圾分類減量。 (二)加快建筑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 1.建立建筑垃圾源頭分類減量管理體系,推進建筑工地垃圾“零排放”。落實建設施工單位、拆房單位和小區物業等產生者源頭申報制度,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分類申報信息化管理平臺。推廣裝配式建筑和全裝修房,減少建筑垃圾產生。鼓勵建筑工地建筑垃圾區域內排放自平衡,積極推進建筑工地垃圾“零排放”。 2.完善轉運網絡,加強過程管理,保障建筑垃圾物流暢通。制定本市建筑垃圾轉運碼頭建設標準和運營規范,在條件具備的區域拓展現有碼頭的綜合運輸能力,完善二級轉運網絡建設。適應土地圈圍、建設用地標高回填等消納途徑,沿海岸布局臨時專用碼頭,提升轉運能力。加強運輸過程監管,通過技術管理手段,強化建筑垃圾流量流向管理。嚴格執行嚴管嚴懲措施,加大對建筑垃圾運輸處置過程中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3.推進消納場所及資源化設施建設,確保建筑垃圾有序處置。抓緊推進《上海市建筑垃圾消納設施布局規劃方案》落地,完善工程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加快推進利用工程渣土促進長興島、橫沙島圍海造地和促淤圈圍等項目的實施;加快推進工程泥漿、拆房垃圾和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置點建設,2017年力爭基本建成閔行、嘉定泥漿干化設施及浦東老港、普陀桃浦拆房垃圾及裝修垃圾資源化處置設施,啟動奉賢金匯泥漿干化項目;到2020年基本建成松江九亭、閔行馬橋、閔行華漕、寶山楊行等裝修垃圾、拆房垃圾資源化設施。同步推進浦東新區、嘉定、青浦、金山、奉賢、崇明等郊區縣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及資源化設施建設,形成建筑垃圾產生消納總體平衡的新格局。 4.建立建筑垃圾消納和資源化配套政策體系,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加快建立建筑垃圾跨區處置補償機制。完善裝修垃圾收運體系,建立居民裝修垃圾收運處置政府托底保障制度。出臺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的扶持政策,通過制定工程建設中再生建材強制使用標準、建立價格補貼等措施,暢通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途徑。按類別制定建筑垃圾消納場所及資源化設施運行規范和技術標準,切實加強監管,確保環保達標。 (三)健全垃圾綜合治理體制機制 1.完善領導機制,強化責任落實。在既有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聯席會議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工作內容,增加成員單位,提升工作能級,建立本市垃圾綜合治理的領導協調機構。落實市區責任分工,區域內垃圾綜合治理納入區縣領導班子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2.加快法規政策體系建設。盡快完成本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地方性法規立法工作,深化“軟引導”,加強“硬約束”,提高社會各界對垃圾分類的感受度。加快建筑垃圾政府規章修訂,重新梳理建筑垃圾管理流程,規范各類建筑垃圾收運處置全過程管理。積極研究制定節能減排領域支持垃圾分類減量政策以及促進垃圾資源化的產業政策,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固廢綜合利用。 3.抓緊實施設施規劃。推進《上海市建筑垃圾消納處置和資源化利用規劃》《上海市濕垃圾處理利用設施規劃》切實落地,盡快形成建筑垃圾、濕垃圾資源化利用體系。編制和落實老港固廢基地靜脈產業園區規劃,促進有條件的松江、浦東等區發展區級靜脈產業園區,推進垃圾資源再生循環產業發展。 4.全面激發社會活力。創新管理制度,理順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間的關系。借鑒國內外經驗,先單位后居民,逐步推廣本市定時定點的生活垃圾投放收集制度,逐步落實單位垃圾分類差別化收費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發揮第三方參與居住區垃圾分類減量的宣傳、指導、監督作用。加快推進設施建設領域的特許經營和PPP模式應用,促進利用社會資本、技術參與垃圾處理和綜合利用設施建設。
5.不斷深化宣傳引導。將垃圾分類、資源循環利用知識納入中小學生課程體系,發揮“小手牽大手”作用。提高垃圾分類減量在文明創建中評分比重。整合電視、報紙、網絡等傳統和新型媒體的新聞報道、專版宣傳、公益廣告等各類資源,加大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頻次和覆蓋面。 作者: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局聲 |
相關文章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上海可回收物運輸方式2023-12-26
- 上??苫厥瘴镅a貼2023-12-26
- 上??苫厥瘴飶U物流處理處置圖2023-12-26
- 上海部分廢塑料利用企業情況(綜合利用的資源數量(萬噸))2023-12-26
- 上海部分廢玻璃利用企業情況(綜合利用的資源數量(萬噸))2023-12-2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