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監管跨上大數據新平臺
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近日赴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中心調研時強調,要加強機動車監控能力建設,加快構建全國機動車排放大數據管理平臺,提升監管技術水平,創新監管方式方法,嚴厲查處重型柴油車等超標排放車輛,不斷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近些年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迅速增加,截至2016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9億輛,其中汽車1.94億輛。 在大城市,機動車已經成為重要的大氣污染源,雖然淘汰黃標車、老舊車工作一直在推進,但是排放水平依然居高不下?,F在,一些小縣城也開始出現堵車、無處停車的現象。 這么多車怎么管?只有利用大數據篩查,才能在不需要增加過多人力的情況下解決問題。 傳統監管手段費時費力 依靠大數據排查重污染車、超標車勢在必行 之前,在重污染天氣期間,環境保護部和北京市環保局聯合開展了路檢抽測,結果表明,車齡10年以上車輛的超標率較高,運行里程超過30萬公里的出租汽車排放超標率達到80%~90%;重型柴油車超標問題比較突出,部分車輛車用尿素添加不到位,一些車廠生產的新車也存在問題。 在京津冀地區,移動源污染特別是重型柴油貨車、營運汽油車、老舊車、工程機械車排放已經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這并非京津冀地區獨有的現象,而是很多地方面臨的共同問題。 對于機動車污染控制,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一套完善的監管方式。能源基金會中國交通項目主任龔慧明介紹,對于機動車環保管理,在源頭,按照《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進口企業,應當向社會公開其生產、進口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環保信息,包括排放檢驗信息和污染控制技術信息,并對信息公開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負責。新車出廠時進行檢測,確保銷售的都是排放合格的車輛。出售之后,通過年檢排查車輛排放情況。而在平時的行駛中,還有路檢路查進行日常監管。 這些手段在機動車日常監管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著不盡如人意之處。以在用車年檢為例,環保部門委托社會化機構建設運營,因為不同的檢測機構存在設備、人員技術、維護保養等方面的差異,可能出現不同的檢測結果。有些還存在弄虛作假問題,近兩年來,關于機動車尾氣檢測造假的報道時有出現。 再看路檢,存在著較大的隨機性,難免出現漏網之魚。而且路檢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可能給車輛正常通行帶來不便。 可以說,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是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但也是一大難點。 怎么攻克這個難點?在大數據時代,如何利用大數據監管高污染車輛和超標車輛,成為機動車治理的新思路。 加快構建全國機動車排放監管平臺和技術支撐體系,推進新生產機動車信息公開和全國機動車排放檢驗信息聯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要充分利用道路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逐步建立對高排放車輛的全時段、全方位監控網絡,重點篩查超標排放嚴重的柴油車、營運汽油車和老舊車。 監管平臺建設進展如何? 今年底各省份實現三級聯網,信息共享,精準監管 北京市正在構建市區兩級機動車環境監管體系,全方位控制移動源排放污染。而環境保護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正在建設全國機動車環境監管平臺。 環境保護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信息部主任白濤介紹了平臺的設想:利用機動車環境監管平臺,實現對機動車從生產到報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從車輛出廠到使用環節,都有完善的信息記錄。今后還希望能將報廢環節的信息也納入平臺,從生產立戶到報廢銷戶,才是一個完整的鏈條。 “平臺建設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漸進的。近期希望可以通過平臺監管高排放車和超標車輛,盡早列出黑名單。”白濤說。2017年底,全國所有省份實現機動車環境監管信息三級聯網,最終信息上傳到全國機動車環境監管平臺。根據這些信息,盡快分析列出高排放車黑名單,讓高污染車監管更有針對性。 有了數據該怎么用? 白濤介紹說,對積累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共性問題,然后倒查原因,讓監管更有針對性。 車輛超標排放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常態化的。以大貨車為例,如果通過分析發現某一類車經常出現首次年檢上線檢測不合格,存在超標排放情況,就要分析原因。查看車輛尾氣排放關鍵零部件是否完整并有效運行。如果倒查原因確定是缺少排放控制關鍵零部件,汽車制造企業涉嫌以低排放階段車冒充更高排放標準的車輛出售,就要依法對車企進行處罰。但是,如果車輛本身沒問題,而是車主未按規定使用,例如未按要求添加尿素,則要追究車主負責。 平臺同樣有助于對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的監管。如果同一車型在全國多地檢測均發現存在超標問題,但在某地檢測數據卻顯示正常,可以有針對性地去實地查看,核實檢測機構是否存在設備、技術問題,避免弄虛作假。 三級聯網后,還可以及時向地方反饋車輛異地超標排放信息,促進地方的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平臺為屬地提供車輛信息,屬地提醒車主進行檢查維修,如果維修后檢測合格,則退出黑名單。 也就是說,利用平臺,可以讓機動車日常管理工作更有針對性。甚至可以根據數據,精確地停駛某類車輛,讓管理更加精細化。 “大數據運用能夠為政府部門及時做出科學、精準的決策提供技術支撐。”龔慧明有著類似的看法。他認為,過去,在機動車污染防治方面,消費者承擔了較多的責任。充分運用大數據,可以界定生產者、消費者的責任,對最終的科學決策,精準決策有很大幫助。 |
相關文章
- 北京市發布《電子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19-07-10
- 山東省30萬千瓦以下作為所在地區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熱源的燃煤機組名單2019-07-31
- 浙江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計劃(附重點項目實施計劃)2019-08-30
- 福建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全文】2019-11-14
- 山西:《再生橡膠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5月1日起實施)2019-12-13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