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7年全省環境監測工作要點》
2017年全省環境監測工作要點 2017年,全省環境監測系統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緊緊圍繞落實大氣、水、土壤三大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組織開展好各項環境監測工作,進一步提升環境監測基礎能力和水平,為生態湖北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一、加快完善全省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更好地說清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趨勢 (一)加快完善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積極適應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改革要求,按照“監測到縣”的總體思路,于年內完成全省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斷面)的調整優化工作,形成覆蓋所有重點流域、重要水體、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和行政交界斷面的省級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滿足對地方政府環境保護目標考核、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縣域經濟考核等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全省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網絡,完成長江跨界考核水站建設項目中第一批11座水站建設任務,加快推進第二批12座水站建設。承擔水站建設任務的各市級環保部門要對照項目建設時間表,倒排工期,加快工程進度,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項目建設。 (二)全面推進縣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落實《湖北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工作方案》有關要求,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全面啟動全省縣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研究制定事權上收實施方案,明確上收范圍、運行方式、實施步驟及交接程序等。改革監測站點運維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包含上收的縣級空氣站在內的所有省控站點統一交由社會機構進行運維。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負責全省省控空氣監測站點社會化運維服務招標,確定社會運維機構。各地要按照省環保廳的統一安排部署,全力配合做好縣級空氣自動站運維交接工作,繼續做好站房用地、水、電、安全等基礎保障。 (三)進一步優化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繼續組織開展省控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布設工作,在全省增設1300個基礎點位,1000個風險控制點位及14個背景參照點位。 二、重點圍繞水、氣、土三大行動計劃,強化環境質量監測工作 (一)強化水環境質量監測。根據環境管理與目標考核工作需要,科學制定年度水環境質量監測方案,認真組織開展各類水環境質量例行及專項監測任務。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加強對全省水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與評價,及時編制各類水質監測分析報告,加強省控水質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將已建成的34座跨界水質自動監測站統一交由社會機構進行運維。承擔“水十條”、省級跨界考核斷面水質監測任務的地方監測站要保證監測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及時性,省環保廳每月評估并通報各市州“水十條”和跨界考核斷面水質達標情況,為水環境質量目標考核提供可靠技術支撐。地方環保部門要組織開展轄區農村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逐步摸清農村飲用水源地水質總體狀況。 (二)深化空氣質量監測與預警。重點圍繞“大氣十條”考核,繼續做好17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考核排名工作,逐月分析全省空氣質量總體狀況和各市州考核指標濃度變化情況,定期評估全省和各地空氣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加強縣級空氣質量監測與評估,完成全省縣級空氣自動站升級改造和聯網,實現監測數據統一發布。繼續深化省、市兩級空氣質量預報能力,將重點城市AQI預報擴展到3天,趨勢預報擴展到7天。部署大氣走航觀測和激光雷達定點監測,推進大氣立體監測能力的形成。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建立省市首席預報員機制。 (三)扎實開展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根據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總體安排,組織全省各地按照已布設的國控、省控監測點位和相關工作要求,開展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工作。啟動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主要負責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監測方案的制定和組織實施。地方各級監測站主要負責樣品采集與運輸。按照分區劃片的原則,選擇實驗室分析能力較強的部分市站配合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做好土壤樣品的監測分析工作。 三、做好生態狀況監測和聲環境質量監測,服務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和噪聲污染防治 (一)繼續做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工作。對44個納入國家生態補償范圍的縣域開展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現場抽查工作,在國家規定時限內完成全省考核自查報告的編制和地方材料的收集、匯總與審核,并上報國家。各有關市(州)、縣(市、區)環保局要按照省環保廳的安排部署做好考核所需水、大氣、污染源的監測和數據填報工作,并保證數據真實可靠。按照國家的統一安排部署,針對我省典型生態系統開展物種組成、群落結構、活力、生態功能等指標監測,綜合分析和評價生態系統完整性。積極向環保部申報在我省建設生態地面監測重點站,并在我省設立地面生態定位觀測樣區,納入環保部生態多樣性地面觀測體系。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繼續開展農村環境質量監測工作。 (二)加強天地一體化生態狀況監測。組織開展全省生態環境狀況監測與評價工作,采用多源遙感影像,解譯獲取全省陸域生態類型數據,綜合分析和評價縣域、市域、省域等不同尺度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積極參與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測評估方法研究與試點應用。加強衛星遙感與無人機技術在環境質量監測預警、污染源巡查監測、應急監測等方面的業務化應用。探索對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禁止開發區等區域開展生態遙感監測,提升生態環境風險評估與預警能力。 (三)繼續做好聲環境質量監測。逐步將縣級以上所有開展聲環境質量監測的城市納入聲環境監測網。深化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道路交通噪聲、城市功能區噪聲例行監測與評價,優化調整監測點位。 |
相關文章
- 海南省生態環境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5)2019-02-28
- 《2019年四川省城市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監測方案》2019-05-29
- 2019年北京市應當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的重點排污單位名錄(202家企2019-09-09
- 《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規劃(2019—2020年)》2019-12-03
- 《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測條例》(2020年5月1日起施行)2020-05-02
- 湖北省首次土壤全面調查將于年內完成2020-10-14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