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印染行業綠色發展技術指南(2019版)》
印染行業綠色發展技術指南 (2019版) 目 錄 前 言 1 一、環保型前處理和后整理技術 2 (一)生物酶前處理 2 (二)生物酶防氈縮 2 (三)棉及其混紡織物低溫前處理 2 (四)針織物連續平幅前處理 3 (五)冷軋堆前處理 3 (六)化纖機織物連續平幅前處理 4 (七)無氟防水整理 4 (八)水基(性)聚氨酯涂層整理 4 (九)機械柔軟整理 5 (十)泡沫整理 5 (十一)中壓蒸汽定型 6 二、節能減排染色和印花技術 6 (一)氣液染色機 6 (二)無導布輪噴射染色機 6 (三)大容量低張力卷染機 7 (四)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 7 (五)無鹽連續軋染 7 (六)低尿素活性染料印花 8 (七)分散染料堿性染色 8 (八)液態分散染料印染 9 (九)數碼噴墨印花 9 (十)高牢度涂料印花 9 (十一)分色印花 10 三、污染物處理與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10 (一)定型機廢氣高效收集處理及余熱回用 10 (二)膜處理及回用技術 11 (三)熱泵法熱能利用 11 (四)磁懸浮風機 11 四、智能化信息化技術 12 (一)染化料自動稱量、配制和輸送系統 12 (二)印花自動調漿系統 12 (三)工藝參數在線采集和控制系統 13 (四)印染ERP系統 13 五、前沿科技攻關技術 15 (一)活性染料非水介質染色 15 (二)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 15 (三)張力敏感織物全流程平幅軋染 16 (四)滌綸織物少水連續式染色 17 (五)含鹽染色廢水循環利用 17 (六)數碼噴墨印花噴頭 18
前 言 印染行業是紡織產業鏈中能耗水耗較大、廢水排放較多的行業,也是制約我國紡織產業邁向中高端的薄弱環節。推動印染行業綠色發展,事關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事關紡織工業可持續發展,事關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勝利。近年來,我國印染行業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印染行業規范條件,能耗水耗不斷降低,廢水排放持續減少,一批綠色化、智能化裝備得到推廣應用,行業總體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在行業取得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同區域、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印染企業發展水平差距較大,部分印染企業綠色發展水平不能滿足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部分地區印染行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還較為突出等問題。為給地方政府推動印染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指導,給印染企業技術改造指引方向,給相關科研機構技術攻關聚焦目標,切實提高印染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共5部分,1-4部分為綠色先進適用技術,主要包括資源能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經濟效益好、適應我國印染行業發展特點、較為成熟可靠、有技術提供單位且適宜推廣應用的技術;第5部分為前沿科技攻關技術,主要包括業內廣泛關注、有一定基礎研究、有較大推廣潛力、引領行業綠色發展方向,但在關鍵領域攻關或推廣應用中仍存在重大難題需要解決的技術。 一、環保型前處理和后整理技術 (一)生物酶前處理 適用范圍:棉及其混紡織物的前處理。 技術特點:淀粉酶退漿可高效分解淀粉,淀粉酶已實現產業化并被廣泛應用于淀粉漿料,或者以淀粉漿料為主、PVA含量較低的混合漿料的退漿。實際應用中混合漿料較多,一般采用淀粉酶與堿氧處理相結合的方法,實現退煮漂一步法前處理。 應用效果:淀粉酶退漿處理可顯著改善前處理廢水的可生化性能,降低化學品用量,減少COD排放,綜合成本降低15%-20%。產業鏈上游織造企業較多使用非淀粉漿料制約了該技術應用推廣。 (二)生物酶防氈縮 適用范圍:羊毛防氈縮處理。既可用于染前毛條前處理工序,也可用于染后織物后整理工序。 技術特點:利用蛋白酶、脂肪酶等生物酶對羊毛表面鱗片進行處理,改變羊毛鱗片層結構,實現羊毛無氯防氈縮處理。 應用效果:避免了氯化防氈縮處理技術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且可在不影響羊毛制品染色性和可紡性的基礎上,增強羊毛制品的抗起球性,減少對羊毛纖維的損傷,提高防縮處理加工的均勻性。為提高處理效果,可配合使用生物酶活化劑。 (三)棉及其混紡織物低溫前處理 適用范圍:棉針織物、機織物和筒子紗的前處理。 技術特點:采用高效雙氧水催化/活性劑和低溫精練劑,能在低于傳統雙氧水高溫退漿、漂白的溫度下除去棉纖維表面雜質,實現40℃-75℃低溫煮練和漂白。 應用效果:避免織物氧漂破洞,改善織物手感,提高棉織物品質。相比傳統雙氧水高溫前處理,在保證染色效果的前提下,可大幅降低能耗,降低化學品用量,節水10%左右,減少COD排放。 (四)針織物連續平幅前處理 適用范圍:適合較大批量的棉及其混紡針織物的連續平幅前處理。 技術特點:使用擴幅盤使針織物兩邊展開防止卷邊,通過控制織物張力、堿液濃度、帶液率等工藝參數,采用平幅均勻軋堿工藝,結合高效水洗,實現連續高效針織物平幅前處理。 應用效果: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避免機械擦傷和繩狀加工產生的折皺印,有效控制織物縮水率,減少織物表面毛羽。較常規針織物前處理節水、節能50%左右。該技術對工藝控制要求高于間歇式前處理。 (五)冷軋堆前處理 適用范圍:棉及棉型織物、粘膠織物的前處理,滌綸、錦綸等高密化纖織物的前處理。 技術特點:織物浸軋低溫前處理工作液,打卷后在室溫下勻速轉動堆置一段時間,退卷后進行水洗處理。該技術優化了軋余率、打卷速度、織物張力、帶液率等工藝參數,保證織物處理的一致性和重現性。 應用效果:工藝適應性強,織物強度損失小。相比傳統連續高溫前處理工藝,棉及棉型織物綜合節能30%左右;化纖織物節能20%-30%。 (六)化纖機織物連續平幅前處理 適用范圍:開幅狀態的化纖及其混紡機織物的前處理。 技術特點:選用高效穩定的退漿助劑體系和精確的堿濃度在線監控系統,采取連續化加工替代傳統間歇式方式。 應用效果:可避免織物機械擦傷,避免織物上的折皺印。生產效率高,堿液用量少,可減少污染物排放,降低污水處理難度。相比傳統間歇式前處理工藝,可節水、節能30%左右。工藝控制比間歇式加工要求高,對漿料重、密度高的織物處理效果不佳,難以去除銹斑等疵點。 (七)無氟防水整理 適用范圍:各類織物的防水整理。 技術特點:采用不含氟碳樹脂的防水劑處理織物,無氟防水劑賦予織物的表面張力介于水和油之間,防水整理效果優異但無防油效果。使用時應注意色變、手感等影響。 應用效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洗性,對織物的色光和手感無不良影響。不易在生物體內沉積,容易降解,避免了PFOS、PFOA等含氟整理劑造成的環境問題。 (八)水基(性)聚氨酯涂層整理 適用范圍:各類織物的涂層整理。 技術特點:水性聚氨酯分子鏈中含有親水性基團,與水有很強的親和性。以水代替傳統有機溶劑作為分散介質,形成水溶性聚氨酯。 應用效果:生產的涂層織物無毒,氣味小,避免有機溶劑揮發污染環境。具有良好的耐磨、耐化學品和耐低溫性,防水透濕性好,有良好的彈性和手感。 (九)機械柔軟整理 適用范圍:各類織物的柔軟整理。 技術特點:不使用化學處理劑,僅通過氣流對織物進行拍打、搓揉等機械方式的處理。 應用效果:織物不易產生折痕,整理效果均勻性好,可增加織物的柔軟度、蓬松感、尺寸穩定性及立體視覺效果,生產重現性好。可減少化學品和水的使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及化學品在織物中的殘留。效果持久性不如化學柔軟整理。 (十)泡沫整理 適用范圍:用于印染后整理中柔軟、樹脂、涂層和特種整理等。 技術特點:將整理液轉化成泡沫,然后將泡沫施加、擴散到織物表面并滲透進織物內部。需精確控制織物帶液量并確保織物左中右帶液量相同。 應用效果:相比浸軋工藝,織物帶液率由60%-80%下降到20%-40%,用水量降低50%左右,染化料和助劑用量降低30%左右,在烘燥環節可節能40%左右。對整理均勻性要求高,滲透性較差。 (十一)中壓蒸汽定型 適用范圍:各類織物的定型加工。 技術特點:用中壓(2.5MPa-3.0MPa)蒸汽替代導熱油,利用蒸汽的熱量對織物進行定型。通過控制蒸汽壓力和流量的方式,實現定型溫度的精確控制。 應用效果:中壓蒸汽一般由熱電聯產集中供應,有利于節能減排。相比導熱油定型機,企業無需自備導熱油鍋爐,可根據定型機開機率按需使用熱能,同時中壓蒸汽可實現能源梯級利用。中壓蒸汽定型機綜合使用成本低、安全性高,有較好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中壓蒸汽定型對蒸汽壓力穩定性要求較高。 |
相關文章
- 制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7823—2019)2019-06-10
- 涂料、油墨及膠粘劑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7824—2019)2019-06-10
- 關于印發《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的通知2019-07-03
- 《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附項目)2019-07-15
- 印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附編制說明)2020-01-19
- 國務院:部署加強大氣污染科學防治促進綠色發展2020-09-03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