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美國環保法規概況(5)
時間:2012-08-08 16:06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 作者:GEP Research 點擊:
次
美國環保法規概況。
能源部應在2014年1月1日前開始制定規則,決定一般用途燈具適用的能源效益標準是否需要進一步收緊,包括將標準提高至最少每瓦達到45流明的可行性。同時,能源部應決定是否保留或取消上述白熾燈的豁免條款。法案包含的一項條文規定,由2020年1月1日起禁售達不到每瓦45流明的最低能源效益標準的一般用途燈具。
能源部現時亦進行一項長期工作,以實行《能源獨立及安全法》、《1975年能源政策及節約法》和《2005年能源政策法》訂立的家用及商用產品能源效益標準及測試程序。2009年2月,奧巴馬總統為此發出備忘錄,指示能源部采取一切必要步驟,盡快完成新的電器效益標準。2006年11月,能源部簽署同意政令,應允在指定限期前公布22類產品的最終規則,最遲是2011年6月30日。
與此同時,能源部與環保局一起修訂「能源之星」(ENERGY STAR)的要求,并擴大其適用范圍。「能源之星」是自愿性標簽計劃,旨在認定及推廣具能源效益的產品,以減低溫室氣體排放。現時「能源之星」標簽適用于超過40種產品,包括家用電子產品、洗衣機、抽濕機、洗碗碟機、冰箱和冷藏庫、室內空調、商用油炸機、商用食物保溫箱、商用實門冰箱及冷藏庫、商用蒸氣煮食機、電腦及其他辦公室設備,以及照明設備。
2009年起,若干類產品已納入計劃或修訂其標準,包括電腦伺服器、商用焗爐及煎鍋、商用冰箱及冷藏庫,以及電子顯示產品。此外,傳送電視及視像內容的有線電視、衛星電視及電訊機頂盒的「能源之星」規格已于2009年1月1日生效。
氣候轉變法案
2009年6月26日,眾議院通過由能源和商務委員會主席韋克斯曼(Henry Waxman)以及能源獨立及全球暖化特別委員會主席馬基(Ed Markey)提出的法案(H.R. 2454)。該法案旨在創造清潔能源職位,達到能源獨立及應付全球暖化。《美國清潔能源及安全法》是第111屆國會全面應付上述問題的首個重要法案。
法案包含若干重要條文,概述如下:
到2020年,電力公司20%的發電量須來自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益措施;
在新清潔能源科技及能源效益方面投資1,900億美元,包括能源效益及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新增投資900億美元)、碳回收及隔離(600億美元)、電動及其他高科技車輛(200億美元),以及基礎科學研究及發展(200億美元);
為建筑物、電器及業界訂立新的節能標準,涉及的產品包括若干類照明產品(如戶外燈具、戶外強力照明燈和可攜式燈具)、商用火爐,以及若干類電器(如飲水機、商用食物保溫箱和可攜式電動水療器);
按2005年水平計,美國主要碳排放源頭到2020年減排17%,到2050年減排超過80%。
香港出口商應特別留意法案中的一項條文。該條文允許美國在2020年1月1日之后,對來自不限制碳排放國家的碳排放密集型產品征收關稅(有些國家獲豁免,如最不發達國家,或總統確定其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少于0.5%及占美國受規管貨品進口量少于5%的國家)。
由眾議院能源和商務委員會通過的法案版本原來規定的日期是2025年1月1日。不過,賦稅委員會其后表示關注,認為這個期限不足以防止「碳泄漏」(carbon leakage),即是說溫室氣體排放及職位將由美國流失至對氣候轉變實施較寬松政策或沒有限制的國家。因此,眾議院通過的法案規定,若于2020年仍未就有關碳泄漏的國際協議進行談判,美國政府須實施邊境措施。除非總統認為該等措施不符合美國利益,而國會亦通過決議認同總統的決定,則另作別論。
|
相關文章
- 美環保局擬更新垃圾填埋場排放標準2014-07-14
- 美國:2030年前,所有燃煤電廠碳排放減至比2002012-06-12
- 中美日環境保護法“共性”與“個性”比較2014-05-14
- 2016年2月16日《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涉及環保法規的有關條2016-04-18
- 商務部: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涉及進口固廢)2018-08-09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的通知2024-09-09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