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德國法國核電行業分析
時間:2014-12-29 15:01來源:GEP Research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作為歐洲兩大經濟實體和曾經的核電強國,德國與法國這對鄰居目前在核電的發展上卻境況迥然。一個以遵從民意為名毅然棄核,甚至將曾經的核電站改造成了游樂場;一個卻在如火如荼的核電發展中提出了新能源調整策略。
作為歐洲兩大經濟實體和曾經的核電強國,德國與法國這對鄰居目前在核電的發展上卻境況迥然。一個以遵從民意為名毅然棄核,甚至將曾經的核電站改造成了游樂場;一個卻在如火如荼的核電發展中提出了新能源調整策略。當下,德法核電發展冰火兩重天的兩極境況與兩個國家不同的資源儲量、人口分布、歷史傳統、國家政策和國內政局等因素密切相關,而桎轄之桎則是兩國在現階段能源發展與民眾意愿之間作出的不同平衡。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對未來能源之路進行了更多地思考,節能環保和開發新能源成為各國政府必須面對的命題,德國就在其中,法國亦不例外。不同能源結構作出不同選擇核電的優勢全球共知,但德國為什么會輕易舍棄這塊蛋糕呢,這與德國多元化的能源結構不無關系,更與其新的能源策略息息相關。未來德國將加快走向可持續能源經濟和普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步伐,開始持久地和不可逆轉地轉向清潔、價格合理和安全的能源供應。而核能作為德國多元化的能源之一,已從2010年能源比例中的22.4%下降到17.4%,更由于核泄漏所造成的不可控風險最終使德國政府作出了于2022年前關閉境內17座核電站的決定。柏林自由大學環境政策研究中心的負責人米蘭達·施羅爾斯認為,德國政府關閉核電站有著更長遠的戰略規劃。“如果德國能夠在10年后成功地用可再生能源替代核能的話,那么他將在新能源技術和應用領域成為歐洲乃至全世界的引領者,無論是設備的輸出還是標準的制定,德國都將掌握話語權。”
相比之下,法國的能源結構中核電的比重最大。作為一個嚴重缺乏一次性能源的國家,與歐洲鄰國相比,法國既沒有英國的石油,也沒有荷蘭的天然氣,更不能像德國一樣開采煤礦。而上個世紀70年代爆發的石油危機,不僅讓美國等能源大國提高了對能源安全的警惕意識,也讓法國汲取了教訓。所以長期以來法國都致力于核電業的大力發展。即使在經歷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和本國的馬庫勒核電站下屬核廢料處理中心的爆炸事件后,法國領導人仍舊重申,法國會繼續走核電發展道路。
但是,已經引起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新能源已經破土而出,在傳統能源走向枯竭之前,搶占新能源市場,占領經濟制高點,重新洗牌世界經濟格局,這是世界各國都在關注的一場能源“革命”。德國已然沖鋒在前,法國又怎能無動于衷?自2012年5月以奧朗德為首的社會黨政府上臺以來,法國能源政策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在不否定以核能為中心的前提下,逐步減少其比例,將核能發電的比例從目前的78%降至50%;加大措施鼓勵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清潔汽車”的發展;同時,加強對其他新能源的研究開發與利用。總之,以核電為中心的法國能源發展道路有著自己的特色,與眾不同。而隨著新能源發展的逐漸成熟,未來核電是否還會占據法國能源核心地位,是否會在抵制核風險的民意中最終走上棄核之路,時間會給我們一個準確的答案。
|
相關文章
- 西屋公司為瑞典核電站供應控制棒2015-06-17
- 法國建設最大的電池儲能系統以緩解電網壓力2015-07-15
- 法國啟動世界首個浮動式海上風電項目招標2015-09-23
- 棄核推動德國能源創新2015-11-16
- 英國確認:到2025年關閉所有燃煤電站2015-11-27
- 德國投資12億歐元積極促進電動汽車發展2016-05-06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