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德國法國核電行業分析(2)
時間:2014-12-29 15:01來源:GEP Research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作為歐洲兩大經濟實體和曾經的核電強國,德國與法國這對鄰居目前在核電的發展上卻境況迥然。一個以遵從民意為名毅然棄核,甚至將曾經的核電站改造成了游樂場;一個卻在如火如荼的核電發展中提出了新能源調整策略。
核電產業的核心地位才是不敢輕言放棄的理由
核電不占主力的德國下得了棄核決心,但法國卻未必敢冒此風險。法國的核電比例世界第一,離開核電,整個國家就要停擺。此外,法國核電技術世界領先,出口核電技術和設備,已經成為法國搶灘全球市場和出口創匯的主力。核電產業攸關法國核心命脈,放棄核電意味著將對法國的“工業、經濟和就業構成災難性影響”。據有關方面統計,法國核能工業創造的附加值每年可達200至280億歐元。
法國的核電不僅滿足了自身需要,而且還向鄰國出口。因核電減少石油進口每年可為法國節省外匯240億歐元。法國電力公司是歐洲最大的運營商,其資產市值約高達800億歐元。據估計,如果法國關閉核電站,將會損失4000億歐元,且威脅到100萬個工作崗位。
目前,法國運行中的核電機組共有58座,總裝機容量達到63300多兆瓦,核電占總發電量的78%,其比率位居主要工業國的首位。核電在法國電力及能源中占據了絕對重要的地位。核能不僅對法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為法國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生態環境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這就是為什么以奧朗德為首的法國政府不會立刻改變核電在能源結構中的核心地位,而是采取逐步消減其比例的原因。
盡管如此,反對者仍舊認為,減少核能比例的政策將極大地削弱法國工業的整體競爭力,使本就困難重重的法國工業更處于困境之中。此外,調整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耗資巨大,這對目前債臺高筑、財政拮據的法國政府來說無疑是個巨大挑戰。法國電力聯合會預計,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減少核電、過渡到其他能源的“過渡政策”將耗費約5900億歐元的巨資。如此看來,即使法國向德國學習最終走上新能源發展之路,而要改變核能為主的能源結構也需要一個更加漫長和艱難的過程。
核電取舍——政黨間的較量,政治家的考量
近十年來,德國政壇因為核電的存廢問題進行過多次斗爭。施羅德當政時期,社會黨和綠黨聯合組成的左派政府,曾于2002年通過了一項“核電逐步退出”的法令,確定到2022年左右關閉境內全部核電站。但是到了默克爾領導的中右政府上臺后,又決定將此政策推遲執行。
2010年10月,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默克爾政府有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的計劃。這一延遲又在德國掀起巨大波瀾,直接推動了“棄核”措施的出臺。應該說日本福島核事故給一直“反核”的德國綠黨助了一臂之力,也對此前“挺核”的默克爾下屆總理選舉造成了沖擊,在聯合執政的德國政府背景下,誰能把社民黨拉到自己的一邊誰就是最后的贏家,而中間偏左的社民黨恰恰也是“反核派”,而最終“反核”的社民黨卻與“挺核”的聯盟黨達成同盟,聯合執政。誰敢說默克爾的勝選連任與突然的“棄核”毫無關系?事實是,德國核電的發展歷程中充滿了政治斗爭。而法國核電能有今天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來自執政黨的扶持態度。法國也是實行多黨制政黨制度的典型國家,但是難得的是在能源發展的問題上,大家擁有一些共同的想法。無論是薩科齊還是奧朗德都認為核電將有助于法國完成減排目標,薩科齊認為有必要繼續探索安全系數更高的核電技術,而奧朗德也表示,將繼續推動在法國北部弗拉芒維爾進行的下一代反應堆建設。但與薩科齊核電先行的政策理念有所不同,奧朗德并不希望法國繼續保持對核電的高度依賴,而是要逐步消減核電比例并大力發展多年來在法國不受待見的可再生能源。
|
相關文章
- 西屋公司為瑞典核電站供應控制棒2015-06-17
- 法國建設最大的電池儲能系統以緩解電網壓力2015-07-15
- 法國啟動世界首個浮動式海上風電項目招標2015-09-23
- 棄核推動德國能源創新2015-11-16
- 英國確認:到2025年關閉所有燃煤電站2015-11-27
- 德國投資12億歐元積極促進電動汽車發展2016-05-06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