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垃圾零廢棄,歐盟打算如何做?(2)
大力推行3R原則和垃圾分類理念 3R原則即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和再循環(recycle)原則,是1959年羅索和伯齊兩位科學家在循環綠色經濟理論中提出的基本論點。3R原則在歐盟垃圾處理中得到了運用和發展。 當前歐盟28國每年廢棄物排放總量約為25億噸,人均排放量5噸左右。2014年歐盟28國各類產業活動和居民生活產生的廢棄物總量達到了25.98億噸,其中建筑業垃圾的比重最大,占到33.5%,垃圾量達8.71億噸,其次是采礦挖掘和制造業,年產垃圾在7.74億噸和2.56億噸。家庭生活垃圾占了8.1%,約為2.09億噸。 所有垃圾中,有毒有害垃圾為9560萬噸,相當于總量的3.7%,人均產有害垃圾188公斤左右,已對人身和環境造成較大危害。相比2004年,2014年歐盟28國有害垃圾產生量人均增幅4%,主要來自拉脫維亞、丹麥、荷蘭和立陶宛,還有11個歐盟成員國減少了有毒垃圾量,羅馬尼亞和葡萄牙大幅減少有毒垃圾。 歐盟國家開發研制多項垃圾處理技術并綜合加以利用,實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垃圾處理目標,并逐漸發展了垃圾環保產業,獲得經濟、社會、環保等多重效益。 在歐洲垃圾處理歷史上,填埋技術運用較早,仍是目前處理垃圾的最終方式,主要用于處置生活垃圾。英國最早于1930年就開始采用生活垃圾衛生填埋法。但這項填埋技術無法解決垃圾滲濾液的問題,而且填埋方式存在占用土地、資源回收率低的情況,因此漸漸被焚燒和回收利用等方式所取代。 焚燒方法最早在英國諾丁漢用來處理生活垃圾。20世紀初期德國漢堡和法國巴黎先后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生活垃圾焚燒廠。相比其他處理技術,焚燒技術在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上均比較理想。但隨著科學發展,焚燒造成的嚴重空氣污染、資源嚴重浪費引起歐盟國家的廣泛關注。 堆肥技術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得到廣泛應用,歐洲國家建造了大批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垃圾堆肥廠。20世紀80年代后期,生活垃圾堆肥技術應用陷入低谷,許多規模較大且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生活垃圾堆肥廠相繼倒閉。盡管這樣,歐洲主要城市仍在不斷改進垃圾堆肥技術。 在垃圾處理中,歐洲國家填埋的比例為43.6%,其中單元填埋的比例為10%,回收比例為39.4%,焚燒發熱或發電的比重為6.5%。歐盟中有6大成員國已消除了城市垃圾填埋,廢棄物從90%降到5%,部分區域循環再利用率達到85%。回收率較高的國家有意大利和比利時。但仍有部分國家處理能力并不理想,垃圾填埋率在90%以上,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希臘、瑞典和芬蘭仍以填埋為主。 在推進生活垃圾資源化進程中,歐盟國家均制定了嚴格意義上的垃圾分類及落實措施,垃圾分類理念家喻戶曉,植入人心。尤其在德國,垃圾分類實行嚴格的精細化標準,便于回收、再利用、再循環。 德國城市垃圾主要分為五大類:有機垃圾、輕型包裝、紙制品、玻璃制品以及其他生活垃圾,并按照不同顏色的垃圾桶進行分類堆放。其中玻璃制品統一收集和堆放在相對遠離居民區的大型回收垃圾桶中,以減少回收玻璃制品造成的噪音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擾。 德國還是目前歐洲唯一實行塑料瓶回收押金制度的國家,大型的超市設有專門回收設備,廢棄塑料瓶換取資金,降低了塑料瓶生產成本,達到了循環利用的目的。 |
相關文章
- 丹麥建筑垃圾再利用率達90%2009-04-16
- 奧地利建筑垃圾生成企業自行購置處理設備2008-11-06
- 德國垃圾管理機制分析2011-07-07
- 歐盟公布“綠色增長計劃”力圖促進垃圾回收再利用2014-11-14
- 德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德國明確地方政府是處理建筑垃圾責任主體2015-03-03
- 德國歐綠保集團:第三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綠色煤炭垃圾處理廠2015-05-14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