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首爾垃圾填埋場的經驗(3)
第六,滲濾液處理。由于壓實、發酵等生物化學降解作用,隨著降水和地下水的滲流,垃圾在填埋過程中產生了一種高濃度、有毒有害的液體,即垃圾滲濾液。為防止產生二次污染,首都圈垃圾填埋場底部鋪設了0.75米厚的固化處理層用來防滲,聚集其上的滲濾液被泵送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同時,為減少滲濾液產量以及縮小填埋作業區域,在填埋區域安裝了排水管道以迅速排放雨水。在降雨時,也控制垃圾搬運。這樣可以大大減少滲濾液。滲濾液處理設施每天能處理6700噸滲濾液,滲濾液經過厭氧消化、脫氮和硝酸化、第一次化學絮凝、第二次氧化絮凝等處理后,達到河川標準,被排入韓國西海岸。處理后,滲濾液中的生化需氧量均到了法規水治理值的標準。
垃圾能源化 垃圾能源化是韓國首都圈垃圾填埋場突出的特色,也是其低碳綠色發展的集中表現,首都圈垃圾填埋場已成為韓國七大能源基地之一。垃圾能源化主要包括:廢資源能源化、生物質能源化和自然資源能源化。 廢資源能源化主要包括沼氣發電、甲烷發電以及固體垃圾燃料化和氣體化。在沼氣和甲烷發電方面,首都圈垃圾填埋場通過在填埋地鋪設完善的沼氣捕集設施以及水平收集甲烷灌渠管道、垂直收集甲烷灌渠管道、填埋甲烷氣體中轉站、個別管道和移送管道等,收集填埋地及中央焚燒器收集的沼氣及甲烷氣,建設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沼氣發電站(50兆瓦)。其產生的電能可供50萬居民使用。沼氣發電所獲的銷售收入達350億韓元。通過垃圾填埋,每年獲得的沼氣甲烷發電、供熱以及垃圾處理等產生的能源,相當于154萬桶原油,實際收入超過2000億韓元。 與此同時,首都圈垃圾填埋場通過填埋氣體資源化CDM項目(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進行排放權交易,第一次就獲得4000萬韓元收益。在固體垃圾燃料化方面,一是首都圈垃圾填埋場通過無害固體燃料(RDF)制造技術,每天制成RDF燃料2200噸。二是首都圈垃圾填埋場每日建設垃圾燃料化和下水淤泥燃料化的處理量分別達到4000噸和2600噸。目前,首都圈垃圾填埋場每年廚余廢水生物氣體化和廚余類生物氣體化以及生物氣體汽車燃料化的處理能力分別達到了16.5萬噸、33萬噸和220萬立方米。 在自然資源能源化和生物質能源化方面,首都圈垃圾填埋場也可圈可點。一方面是太陽能發電。首都圈垃圾填埋場為使其自身1979萬平方米的空間發揮作用,在填埋場建立了容量為3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站,有效利用了填埋地的閑置空間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自然資源能源化效應。另一方面是生物質能源化。在垃圾填埋場,填埋公社營造了生物循環林和油菜生產基地,每年將388萬噸生物質能源化。 |
相關文章
- 韓國出臺治霾新政 但沒搞清楚霧霾來源2016-07-04
- LG化學將向NASA提供宇航服用鋰電池2016-07-29
- 到2020年韓國投資366億美元發展清潔能源2016-08-03
- 韓國鼓勵本國企業投資美國頁巖氣項目2017-01-05
- 韓國動力電池三巨頭在歐洲建廠2017-06-07
- 韓國氫能發電遇挑戰:存在技術差距 研發投入不足2019-04-0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