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可能比2015年增長一倍(2)
對于開發情況,在高層論壇上,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文智介紹,我國天然氣開發已經順利實現工業起步,發展好于預期。截至2014年10月,頁巖氣鉆井300余口,獲氣168口,累產氣達12億立方米。其中,中石油持續探索海相頁巖氣,鉆井80口,獲氣井54口,率先實現工業突破;中石化鉆井130口,獲氣井79口,率先實現快速上產;延長油礦探索鄂爾多斯陸相頁巖氣,鉆井46口,獲氣井32口,產量較低;國土部、地方及礦權招標區鉆井50余口,見低產氣井3口,進展較慢。 “我國發展海相、海陸過渡-湖沼相煤系與湖泊三類頁巖氣,其中第一類頁巖氣最為現實,后兩類尚需加強基礎研究和探索予以查證。”趙文智指出。不過,我國海相頁巖氣具有特殊性,技術進步與政策扶持是實現規模開發的關鍵,且發展規模和地位不能與美國等量齊觀。 趙文智進一步指出,我國海相頁巖氣可落實的可采資源量約5萬億立方米,可以支撐年產500億-600億立方米20年以上,是我國天然氣工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補充。 在王禹民看來,第三是積極推進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與評價。加大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技術攻關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積極推進試采工程。 對此,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主任張海啟在高峰論壇上指出,根據初步測算,中國天然氣水合物遠景資源量達1100億噸油當量,其中海域800億噸,陸域300億噸。2013年南海55平方公里內鉆探控制的天然氣水合物儲量,折算成天然氣超過1000億立方米,相當于一個大型常規天然氣氣田,顯示出巨大的能源潛力和開發利用前景。 同時,國家能源局還將穩妥實施煤制氣示范工程。按照清潔高效、量水而行、科學布局、突出示范、自主創新的原則,以新疆、內蒙古、陜西和山西等地為重點,穩妥積極推進煤制氣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升級示范工程,掌握核心技術,嚴格控制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形成適度規模的煤基燃料替代能力。 不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高層論壇上指出,煤制氣具有高耗煤、高耗水和高排放的特征,不屬于低碳能源,不是發展方向。 |
相關文章
- 關于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2018-04-27
- 國際能源署:中國仍然是最大的能源投資市場2018-08-03
- 天然氣市場提前出現“量緊價漲”2018-08-24
- 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突破2800億方2019-04-03
- 城市燃氣企業有哪些發展新動向、新機遇?2019-04-10
- 天然氣企業加速“出海”拿大單2019-05-0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