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森第解讀《中國制造2025》
時間:2015-05-21 15:39來源:工信部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2015年5月19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了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中國制造2025》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為了讓廣大讀者進一步深入了解《中國制造2025》,《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了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特別顧問朱森第。
中國制造業的層次和差異很大,發展非常不平衡,量大面廣,相當一部分企業還處在“工業2.0”的階段。所以中國的制造業首先要明確方向,要朝智能制造的方向發展。“中國制造2025”提出來以兩化融合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就是說中國的制造業要從目前的水平走向智能制造,這與“工業4.0”不謀而合。
“工業2.0”是電氣化,“工業3.0”是自動化、數字化,“工業4.0”是智能化。中國的制造業由于發展不平衡、層次結構差異很大,總的來說要采取并行戰略,即2.0補課、3.0普及、4.0示范。如何走到4.0,利用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縮短進程,總的來說有5點方式。
第一點,方向導引。政府首先要有頂層設計,在制度設計和體系設計上設計好,再通過政策引導,提高各行各業企業的積極性。方向導會起到很大的作用,例如浙江的“機器換人”,廣東的“機器代人”、設備換代,各地都有這樣的口號,都付諸行動了,都是政府主導。
第二點,把握市場。在市場經濟下,制造業的發展是得市場者得天下。要把握市場,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把握發展的時序。智能制造目前在浙江、廣東等多地都非常熱,但國內的產業跟不上。例如機器人產業,國內的機器人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反而國外的機器人銷路很好,我國機器人的市場占有率不到10%。這就是要把握發展的時序,不能智能制造發展太快,國內的產業發展跟不上,最后得買國外的。國外的買完以后,企業已經用了很久就不再買國內的,阻斷了國內產業的發展機會。因此,要把市場把握好,把時序把握好,國內的產業就能很快的發展起來。
第三點,統籌協調。國家的各個部門、地方都有積極性,怎么能夠讓這些方向都變成一個方向。方向角度的偏差對整個進程會有影響,所以統籌協調是個很大的問題。中國要在比較短的時期內達到“工業4.0”的水平,協調時間太長會錯過機遇。在統籌協調方面,政府能做的事情就是把基礎打好。在制造業領域,把創新體系建設好,把基礎材料、基礎研究、基礎管理等基礎打好,有的企業應用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要統籌協調制度的設計、體系的設計,以及各個部門、各個地方之間的協同工作。
第四點,縮短進程。進程縮短是可行的,因為很多事情本身的發展有一定規律,但“超越發展,彎道超車”要慎用,還是要客觀得縮短進程。工業化國家曾經走過這條路,在工業化的進程中都把制造業作為很重要的推動力量。到了工業化后期的時候,制造業發展的速度減慢,但是總量并沒有減少。制造業雖然在國民經濟的比重中減少,但是強度方面增加了。
我們現在正處于向工業化后期推進的階段。從制造大國走到制造強國,我們要縮短的進程是每一個階段都縮短,從“工業2.0”到“工業3.0”的時間縮短,從“工業3.0”到“工業4.0”的時間縮短,每一個階段都經歷,每一個階段都縮短,最后就有可能實現超越。
第五點,跟隨發力。我國畢竟是處于稍微落后一點的位置,所以是跟隨狀態。但是要始終盯著第一,要跟隨發力,跟隨到一定的時候,到了快要沖刺的時候,實現超越。
|
相關文章
- 苗圩解讀《中國制造2025》2015-05-20
- 羅文解讀《中國制造2025》2015-05-21
- 高云虎解讀《中國制造2025》: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戰略2015-05-26
- 新能源車能否領跑中國制造?2015-06-29
-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2016-06-21
- 廢橡膠再利用:新目標對表“中國制造2025”2017-02-10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