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碳交易市場運行及中國碳市場發展
時間:2015-03-05 12:19來源:新華網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上線運行8個月以來,湖北碳交易市場總成交量突破1000萬噸,交易額2.34億元,各項交易數據均為全國領先。
“湖北的實踐表明,碳交易市場在中西部地區可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手段。”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劉漢武近日公開表示,“在中西部地區,用碳交易市場約束企業,實現低碳轉型,實現彎道超車具有重要的意義。”
1 企業如何獲益?
企業有動力進行減排獲取效益,二級市場交易量居全國第一
湖北能源鄂州電廠總經理廖述新表示,去年企業通過節能改造,提高機組效率,煤耗大大下降。“節約下來的排放量,在碳市場上賣出20萬噸,企業獲得約400萬元收入。”去年4月,湖北省啟動碳交易試點以來,包括鄂州電廠在內的企業已獲取的減排收益達2000多萬元。
湖北二級市場交易量(除政府直接拍賣的配額,完全市場交易)700萬噸,占全國的48%;交易總額1.6億元,占全國的31%;累計日均成交量為3.8萬噸,占全國的56%,均居全國第一位。
截至目前,湖北碳交易中心累計開戶925戶,在全國7個試點省市中居于首位,累計引進省外和境外資金1.5億元,其中省外投資者占55%。湖北本土涉及電力、鋼鐵、化工等10多個行業的138家企業參與碳交易市場交易,其中包括武鋼、神龍等,在全國7個試點中居于首位。
交易越活躍,碳價越高,企業就越有動力進行技術改造減少排放,因為少排放可以賣碳賺錢,多排放則要去市場上用高價購買配額。
前不久,在由美國環保協會、武漢大學、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組織召開的湖北碳市場建設經驗總結研討會上,業內專家們充分肯定了“湖北模式”對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大借鑒意義。清華大學能源與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建議,湖北應進一步強化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優勢,充分發揮碳市場對節能減排的激勵作用。
2 湖北模式有何特點?
穩健推進,注重配套制度建設
碳交易是一種用市場方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機制,通過讓排碳“有價”,倒逼企業節能減排。目前,我國已在7省市試點設立碳交易二級市場,分別為湖北、深圳、上海、北京、廣州、天津和重慶,湖北是中部地區唯一的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份。
湖北模式有何特點?不同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試點的積極型模式,湖北碳市場采取了穩中求進的穩健型模式。
湖北碳市場規制起點較高、規制企業較少、規制范圍適中,淘汰落后重工業產能的意圖明顯。《湖北省碳排放交易試點實施方案》充分考慮了湖北省處于工業化進程中期的特點,擬納入規制的排放源企業150家左右,系2010年~2011年單年綜合能源消費量達到或超過6萬噸標準煤的重點工業企業,主要涉及鋼鐵、化工、水泥、電力、造紙等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不涉及電子、航空等湖北省需要大力發展的行業。
《方案》中涵蓋的150家排放源碳排放總量約占全省總量的35%,意圖通過配額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增加工業企業生產成本,推動技術創新來實現節能減排。
此外,湖北省配套制度中認證機構的安排也是亮點。湖北省在試點工作初期選定5家第三方認證機構,每家機構平均服務30家排放源企業,有利于第三方認證機構的發展壯大。
|
相關文章
- 全國碳市:市場潛力將高達千億元2015-08-13
- 碳市場怎樣設計才合理?2015-11-05
- 建設真正的全國統一的碳市場2016-06-23
- 全國碳交易開啟在即,鋼鐵行業面臨挑戰2016-06-30
- 構建全國碳市場 開發林業碳匯2016-10-25
- 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進入倒計時2017-12-08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