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條如期出臺,推動行業景氣度提升
時間:2016-06-08 14:46來源:申萬宏源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土十條出臺符合預期,落實從調查到修復等逐項環節。十條可以簡化為十個詞:1.調查、2.立法、3.分類;4.風控、5.嚴控新增污染;6.預防;7.修復;8.研發;9.政府主導;10.考核。為土壤污染從調查到修復最后到考核制定了一套比較完善的行動指南。
工作目標和主要指標暗含治理難度偏高,安全利用相關細分空間廣闊。從土十條給出的工作目標來看,參考中國2020年出現環境拐點的節奏,土壤污染的拐點會落后于環境拐點的到來。主要指標要求2020年以前,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注意到2014年的首次土壤普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總點位超標率為16.1%,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1.2%、2.3%、1.5%和1.1%。意味著大半中度及全部中度以下的污染土壤都要達標,土十條要求“2020年前輕度和中度污染耕地實現安全利用的面積達到4000萬畝;重度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面積力爭達到2000萬畝。”可以預期生態修復、土壤風控、污染源治理等安全利用相關細分行業的市場空間將被進一步打開。
深入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被列為第一要務。公告表明:1.將于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2.將于2017年底前建成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2020年底前,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3.將在2018年底前完成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構建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以上目標時間節點的制定代表著整個土壤修復行業尚處于起步初期,在未來3年內修復部分仍將以試點為主。
農用地分類管理+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嚴控新增污染,讓土壤修復成為土地開發不可缺少的一環。農用地將按污染程度劃為三個類別: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嚴格管控類,“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面積達到1000萬畝。”建設用地自2017年起開始評估,明確土地開發利用必須符合土壤環境質量要求。土壤修復成為土地開發不可缺少的一環。
200個試點明確+配套資金激增+PPP模式推廣,確定修復市場向上趨勢。土十條明確表示“分批實施200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2020年底前完成。”16年中央財政土壤污染防治專項預算項目數為90.89億元,較15年增長了145.6%,如加上以前年度結轉資金6億元,預算數為96.89億元,接近翻三倍。且政府要通過加強市場作用,用PPP模式帶動社會資本加杠桿,以上措施的明確將加速開啟十三五土壤修復的藍海市場。
![]() ![]() |
相關文章
- 中國土壤修復產業健康發展建議2018-03-15
- 2017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和2018年發展展望2018-03-27
- 全國人大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公布(涉及土壤、固廢)2018-05-03
-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環保類)2018-09-10
- 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已下達280億元2019-12-05
- 全國人大常委會圍繞審議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全文實錄2020-10-22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