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已下達280億元
11月29日,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司長蘇克敬表示,根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央財政設立了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016年以來,已累計下達280億元。下一步將鼓勵民間資本和企業投入土壤修復。 此外,《土壤污染防治法》也規定設立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支持范圍也包括支持設立省級土壤污染防治基金。 蘇克敬說,中央專項資金為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以及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升等多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不過,在他看來,并不是一提到土壤污染防治,就是要花大價錢去治理修復的。蘇克敬認為,這是一個片面的認識,土壤污染防治需要大量資金支持,但也不能盲目的大治理、大修復。 不一定非要花大錢投入 蘇克敬認為,其實真正需要修復的還是小部分,要堅持風險管控的總體思路,土壤污染治理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不一定非要花大錢投入。 他解釋說,要安全利用受污染的耕地,就可通過調整種植結構來實現,過去種水稻,現在可以改種玉米、紅薯等不易吸收重金屬的農產品,或者改種棉花、麻類等經濟作物。這些花錢不多,還能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比如,浙江臺州對重污染行業企業(化工、電鍍等)的污水等各種管道和生產設施采用架空方式設計和建設;浙江、廣西等地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土壤安全利用,浙江某地將數千畝受污染農用地改種花卉,廣西某地將600余畝重污染耕地改種桑樹;貴州某地對200多畝汞污染農田開展油菜低累積品種篩選,降低農產品超標的風險等。 而對于輕度污染的耕地,則可通過采取調整PH值,采用低累積品種的措施完成。蘇克敬告訴記者,“這個方法每畝的成本在500-2000元左右不等,代價也不大。” 蘇克敬表示,不管是受污染耕地,還是建設用地、工業企業用地,都要突出因地制宜,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多種措施。對于受污染耕地,應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為出發點,確保安全利用,對于建設用地,應以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重點針對擬開發為居住用地和商業、學校、醫療、養老機構等公共設施與公共服務用地的污染地塊,因地制宜采取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 84%地塊完成風險管控或修復 生態環境部土壤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鐘斌對記者表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完成風險評估并確認需要采取風險管控或者修復的地塊550多塊,其中已完成風險管控或者修復的地塊460多塊。 也就是說,已完成風險管控或者修復的地塊占比約84%。 據鐘斌介紹,《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國多地開展了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組織實施了約200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在源頭預防、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污染地塊治理修復等方面形成一批成功案例。 比如,湖北黃石在原材料或固體廢物存放等可能存在土壤污染隱患的區域,采取多級防滲防泄漏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了土壤污染風險。北京等地探索了“合理規劃-管控為主-有限修復”的安全利用模式,江蘇蘇州等地探索了“原位為主-控制開挖-防控異味”的修復模式等。 蘇克敬說,土壤污染具有長期性、累積性,目前部分重有色金屬礦區周邊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環境風險依然存在,土壤污染防治任務仍然很艱巨。 與水、大氣污染防治不同的是,土壤污染防治沒有明確類似的年度質量類目標,但從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安全利用角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設置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要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的階段性目標指標。 國務院參事、農業部研究員劉志仁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目前,雄安在整個生態方面的負債還是很重的,土壤和水的污染尤其嚴重。從農業角度來看,現在雄安的生態修復任務很艱巨,土壤修復現在是第一位的。 蘇克敬認為,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要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污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負責。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的力度。深入推進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和土壤污染防治試點示范項目實施,總結推廣好的經驗,有效提升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水平。 |
相關文章
- 中國土壤修復產業的發展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2018-03-15
- 中國土壤修復產業健康發展建議2018-03-15
- 2017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和2018年發展展望2018-03-27
- 全國人大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公布(涉及土壤、固廢)2018-05-03
-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環保類)2018-09-10
- 全國人大常委會圍繞審議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全文實錄2020-10-2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