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海洋能能掀起多大風浪
時間:2016-06-16 09:30來源:能源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我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正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
“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技術和成果整體水平迅速提升,區域布局和產業鏈條已現雛形,正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海洋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陳連增近日表示,“全球能源結構變革,為海洋能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海洋強國、‘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提出,為海洋能發展和我國開展海洋能國際合作帶來了重要機遇。”
海洋能是一種蘊藏在海洋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和鹽差能。近年來,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深入推進,沿海及海島經濟社會發展為海洋能發展提供了穩定而廣泛的市場需求。
據悉,為謀劃布局好“十三五”期間海洋能工作,國家海洋局、國家能源局、科技部等相關部委相繼啟動“十三五”海洋能戰略研究工作。目前,《海洋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完成初稿編制,并將盡快出臺。
四大產業集聚區基本確立
據羅續業介紹,我國在1958年、1978年、1986年和2004年分別開展了四次較大規模的全國海洋能資源調查。2004年,由國家海洋局組織的“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專項首次對我國近岸海域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鹽差能、海洋風能資源進行全面普查。
評估結果顯示,我國近海的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溫差能、鹽差能的理論潛在量約6.97億千瓦,技術可開發量約0.76億千瓦。其中,溫差能資源所占比重最大,約占海洋能總量的 52.6%,開發利用技術成熟度較高的潮汐能、潮流能和波浪能共占31.1%。總體上看,我國海洋能資源總量豐富,種類齊全,分布范圍較廣但不均勻,其中潮汐能和潮流能富集區域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山東近海,波浪能富集區域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近海、溫差能富集區域主要位于我國南海海域,鹽差能主要位于各河流入海口。
據記者了解,“十二五”期間,國家和地方層面出臺了數十項涉及到海洋能的各級規劃,與此同時,在國家海洋局、財政部聯合推動下,中央財政從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設立了海洋能專項資金,從海洋能獨立電力系統示范、海洋能并網電力系統示范、海洋能產業化示范、海洋能技術研究與試驗、海洋能標準及支撐服務體系等5個方向進行支持,有力地提升了我國海洋能開發利用的整體水平。
“目前,我國海洋能技術示范及產業發展正在形成四大產業集聚區。”羅續業說,“分別是山東威海海洋能綜合測試及研發設計產業聚集區、浙江舟山潮流能測試及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區、廣東萬山波浪能測試及運行維護產業集聚區、南海海洋能產業綜合示范區。”
據了解,山東聚集區主要開展波浪能、潮流能等海洋能發電裝置的測試、檢測、試驗與產業化研究;浙江聚集區聚焦潮流能技術研發、裝備制造、海上測試以及工程示范;廣東聚集區開展波浪能技術研發、發電裝置試驗、海上測試、示范工程;南海聚集區則主要關注溫差能與波浪能綜合利用示范。
部分技術國際領先
“在國家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下,我國海洋能整體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技術研發水平與國際差距逐步減小,尤其是在潮汐能、潮流能及波浪能技術研發方面成績最為顯著。”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中心王海峰告訴記者。
據了解,浙江溫嶺江廈潮汐試驗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潮汐能發電站,電站總裝機4100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為720萬千瓦時,在世界上僅次于韓國始華湖電站、法國朗斯潮汐電站與加拿大安娜波利斯潮汐電站,位列世界第四位。近年來,江廈潮汐試驗電站先后經過幾次技術升級改造,代表了我國潮汐電站的最高技術水平。
在潮流能方面,浙江大學在舟山海域建成的實海況潮流能發電示范型電站,實現60千瓦機組海島微網試驗運行和120千瓦機組并網運行,并實現樣機列陣運行,在潮流能規模化應用和技術轉化效率方面達到了國際水平。截止目前,兩臺機組累計發電量已超過3萬度,刷新了我國潮流能裝置發電記錄,為我國潮流能規模化應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此外,浙江舟山聯合動能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研建的3.4兆瓦模塊化潮流能發電機組總裝平臺已成功下水,預計今年7月正式并網發電,有望成為目前全球正在運行的裝機容量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
同時,波浪能技術獲得突破性進展,已具備遠海島礁應用能力。2015年,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研建的100千瓦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萬山號”在珠海市萬山海域成功投放,并在0.5米的微小波況下實現了蓄能發電,輸出電力質量達到了市電標準。該裝置在1.5米的波高條件下日發電量可達1087千瓦時,日發電小時數超過10小時,能量轉換效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實現了我國大型波浪能轉換技術由岸式向漂浮式的成功轉變,為我國波浪能裝備走向深遠海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體來說,我國海洋能技術發展不均衡,除潮汐能、潮流能與波浪能開發利用技術較為成熟外,溫差能技術只完成了原理試驗研究,而鹽差能開發利用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僅開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和試驗工作。”王海峰說。
|
相關文章
- 新能源車企應提高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2019-08-20
-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征求2019年能源行業標準制修訂擬增補/調整計劃項目意見2019-11-22
- 《財政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技部 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 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2020-09-22
- 擬公告的廢鋼鐵、廢塑料、廢舊輪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2020-12-17
- 國家能源局表態新能源發展無需再補貼 2030年碳達峰投資劃重點2020-12-22
-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發布《關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事項的公告》2021-06-23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