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集聚區水環境管理需注重多層面全流程:以水定產著眼全生命周期
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強化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污染治理。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污染治理設施。2017年底前,工業集聚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 ——摘自《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工業集聚區是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主要載體,在助推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是水污染防治的主陣地。隨著我國工業集聚區的快速發展,集中排放的大量工業廢水成為環保部門和管理部門重點監控的對象。 我國工業集聚區經過30多年發展,現在走到轉型升級發展的十字路口,應該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去發展?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面臨著哪些新問題?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新形勢和新要求下,如何提高工業集聚區水環境管理水平?近日由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主辦的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研討會,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環境容量不足 提標成本高企 目前,隨著我國工業集聚區的快速發展,一些新問題亟待解決。以蘇州工業園區為例,園區水網密集,周邊有3個湖泊、兩條主干河流和幾十條支流,但是兩個污水處理廠的排污口都在一條河上,整個區域排污都集中在一個水域,受納水體就會出現局部水容量不足的問題。 解決水環境容量不足問題,除了有待于整體水環境改善之外,提高排放標準也是一個重要途徑,但是污水處理提標帶來的成本升高如何化解卻仍是個難題。蘇州工業園區國土環保局副調研員蔣效軍說:“我們正準備擴建的污水處理廠擬按Ⅳ類地表水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但這會導致污水處理成本明顯增高。據粗略估算,除了建設成本增高之外,處理成本也將上升15%~20%,而目前水價是全市統一規定的,并未考慮局部區域的提標代價。” 此外,還有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混合處理帶來的中水定性和利用問題,已成為一些工業集聚區中水回用推廣工作中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高迎新表示,這些年工業集聚區的污水處理是參照國家城鎮污水處理做的,未來如何設計工業集聚區的污水排放,是工業集聚區運營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
相關文章
- 加強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 進一步提高水污染防治能力2019-07-15
- 生態環境部:2018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實施情況2019-07-25
- 農村水環境治理市場化機制研究2019-07-26
-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19年版)》2019-10-28
- 一圖讀懂《大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專項規劃》2020-10-14
- 2020年水污染治理行業發展評述和2021年發展展望2021-01-0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