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降補、重消納:“十三五”可再生能源需穩健發展
10月21日,為期3天的2016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中國光伏大會暨展覽會同期閉幕。600余家中外新能源企業競相爭輝,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風光盡顯。在霧霾籠罩的北京,以風電、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業者審視自身發展現狀,探討未來行業方向——立足應對氣候變化,行業定位與發展節奏成為熱議話題;面向“十三五”,補貼、電價、消納等關鍵詞不斷被提及。 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 “金秋十月,霧霾繚繞的北京,希望風能大會能帶來一場大風,給北京透透氣。”在風能大會的開幕式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幽默開場。在風能和光伏大會相繼開幕的兩天時間里,10月18日、19日,北京市氣象臺連續發布空氣污染黃色預警。這場致使局地能見度不足500米的霧霾成為眾多嘉賓學者致辭、報告和主題發言的開場白。應對氣候變化、治理環境問題正在時刻鞭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今年9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了關于《巴黎協定》的決定。 我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11月4日,《巴黎協定》即將正式生效。“加快發展清潔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是中國推動經濟綠色轉型的新動力,是開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核心內容,也是中國落實《巴黎協定》、減排溫室氣體的必然要求。”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朱明表示,“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轉折期,根據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的初步成果,到2020年,我國全部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將達5.8億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8億千瓦,年發電量1.9萬億千瓦時,占全部發電量27%。 補貼退坡合情合理 “6·30”以來,光伏行業的招投標價格屢刷新低。稍早前,2016年包頭1GW國家光伏領跑者基地12個項目開標,招標結果公示顯示,參與企業普遍給出的中標價格在0.52元-0.7元/千瓦時。“競價結果更讓我們看到了光伏產業的希望,證明了光伏發電作為未來主體能源的可能性。光伏發電是過去五年發電成本降低最快的新能源發電技術,從‘十二五’初期至今,硬件成本下降了約70%。”朱明指出,“十三五”時期,光伏行業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配置資源,推動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和技術水平的上升,早日實現不依賴國家補貼的自我持續發展。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也表示,“作為一個剛剛走過萌芽階段、尚處于培育期的行業,現在的補貼是為了將來不補貼,而且補貼的幅度也在快速下降”。 與光伏相比,風電行業的成本下降速度相對緩慢。展會上,各風電制造企業新品紛呈,葉片在變大,風機重量卻在變輕,提升總體效率的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降低成本”、“為平價上網努力”是記者在各企業展臺上聽到最多的聲音。對此,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處長李鵬結合“十三五”風電產業規劃的核心內容指出,成本下降和補貼退坡將成為貫穿整個“十三五”風電產業發展的主旋律。 “以目前標桿電價為基礎,風電成本還要下降20-25%,而這一時間窗口可能只有5-10年。”李鵬透露,目前國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國際上普遍采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考核和綠色證書交易制度,希望采取市場化的方式確定補貼額度,同時逐步減少對財政直接補貼資金的需求。 “新能源領域本身也有很強的替代效應。風電、光伏發電甚至光熱發電等,未來誰的成本下降得快,誰就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行業整體就能有更好的發展。”李鵬說。 |
相關文章
- 國家能源局發布《2017年度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監測評價報告》2018-05-22
- 國際能源署:中國仍然是最大的能源投資市場2018-08-03
- 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1月1日執行2018-11-22
- 要從能源革命高度看待氫能(行業觀察)2018-11-28
- 國家能源局:光伏補貼應采取市場化競爭方式確定標準2019-01-29
- 國新辦舉行“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2020-10-2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