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債券認證待統一
自2016年1月,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分別發行境內首批綠色金融債券且全部實現超額認購后,各金融機構和企業紛紛參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全年發行規模達2000億元,占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的近40%,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色債券發行市場。2016年也被稱為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元年。 不過,截至目前,中國龐大的綠色債券規模并未獲得國際上的認可。在近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主辦的“綠色債券融資專題講座(第1期)”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金融分會秘書長楊秋生表示,與國際上蓬勃發展的綠色債券市場相比,目前我國還尚未發行獲得國際認證的綠色債券。 各家機構作用不同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對“綠色債券”定義已有統一共識。全球范圍內,已被廣泛接受的標準是市場上接受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推出綠色債券原則(GBP),以及由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開發的氣候債券標準(CBS)。 “在中國境內,債券市場發行綠色債券需要獲得相應監管部門的批準,且不同監管機構的綠色債券指引側重點是不同的。”楊秋生表示,目前活躍在我國資本市場上的綠色債券大致分為綠色金融債、綠色企業債、綠色公司債、非金融企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綠色結構融資類工具等多種形式。根據債券監管部門劃分,國家發改委財金司主管綠色企業債券、中國證監會及深滬證券交易所主管綠色公司債券,中國人民銀行及交易商協會主管綠色金融債及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等。 “中國人民銀行側重于界定綠色項目類別,在項目劃分、條件界定、募集資金管理、信息披露、第三方認證等具體方面要求更加細致,適用于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國家發改委側重于明確政策支持綠色項目的重點領域,給出方向性的指引,在激勵優惠方面提出多項具體措施。”楊秋生介紹,對比看,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主要基于自發性的原則,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的發展主要由監管部門進行指導。 |
相關文章
- 信托謀求綠色金融更多話語權2017-12-13
- 上市環保公司2017年業績盤點(附排名)2018-05-10
- 018年擬入選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公示名單(涉及環保企業)2018-06-14
- 債務危機下環保企業如何破解融資難?2018-07-25
- 市場環境倒逼環保企業紛紛升級轉型2018-08-02
- 今年不少環保企業仍保持高速發展 多方共商有望緩解融資難2018-09-19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