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儲能市場“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近年來,在新能源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的趨勢下,我國儲能項目裝機規模快速增加、商業模式逐漸建立,正在朝著商業化方向快速邁進。尤其伴隨分布式市場“井噴式”的增長,儲能有望迎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近日舉辦的“2017年第七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上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銀倉表示,當前儲電是全球儲能市場中最后一塊蛋糕,嗅覺靈敏的企業對此早已饞涎欲滴,紛紛布局儲能市場,無論是走哪種技術路線、應用何種材料體系的企業都想從中分得最大的那塊。 從未來發展看,受我國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可再生能源消納和電動汽車發展增速的驅動,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儲能產業經歷了一輪快速發展。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統計,2015年7月-2016年12月,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儲熱在內的新增規劃項目總裝機量達到740MW(估算的容量為3.8GWh,不包含抽水蓄能和儲熱項目),計劃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建設、投運完成,如果規劃全部落實,到2018年,我國儲能的累計安裝量將實現7-10倍的增長。儲能產業的發展初具規模。 盡管前景廣闊,但儲能行業也受到企業技術水平良莠不齊、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的困擾,這也是行業發展亟待解決的“痛點”。魏銀倉表示,儲能技術的發展要著眼不同領域,不同使用目的,達到多功能兼備。目前在市場中,不能否認某一類電池、某一種技術路線、某一種材料,如果儲能產品不具備長壽命、高可靠、耐寬溫、規模化、功率和能量密度兼顧的多重優勢,很難形成市場競爭力。 他認為,在任何新技術進入市場時,不僅僅要在技術路線、生產制造方式上創新,更要在市場消費、競爭的環節中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 銀隆鈦技術基于快充放、長壽命、寬溫度、高安全性等優異的性能在儲能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目前已在交通運輸、電力能源等領域凸顯其應用前景與價值。 本次大會上,儲能補貼則是關注另一焦點。在大部分人看來,同光伏發電、風電等新興科技產業一樣,儲能也是需要國家扶持的。 統計數據顯示,到2016年底,我國電力儲能裝機總規模達2420萬千瓦,僅占電力總裝機的1.5%,其中化學儲能18.94萬千瓦,年增長率超過34%。顯然,與當前能源結構調整和能源創新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儲能技術與產業的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 《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即提出,充分吸引國外經驗,將先進儲能納入可再生能源發展、配電網建設、智能電網等專項基金支持范圍;結合電力體制改革研究推動儲能價格政策,并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研究出臺補償政策。 魏銀倉指出,不合理的補貼政策不僅起不到扶植行業的作用,還會極大削弱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失去了發展的動力,最終導致行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讓儲能行業走上一條不可能到達終點的“回頭路”。
在魏銀倉看來,政府給予儲能行業補貼應該慎重,不能盲目地指定一個材料體系、技術路線,更不能重新制定補貼標準。要通過政策引導產業發展,把產能提上來、把成本降下去,這才能從根本上對行業起到培育和扶持作用。 |
相關文章
- 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步伐加快2019-02-21
- 關于2018年度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的公示(141家企2019-04-10
-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看中國經濟新動能2019-05-27
- 新能源車企應提高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2019-08-20
- 擬公告的廢鋼鐵、廢塑料、廢舊輪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2020-12-17
- 國家能源局表態新能源發展無需再補貼 2030年碳達峰投資劃重點2020-12-2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