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環境署發布《釋放土地資源可持續潛力:評估系統、戰略與工具》報告(3)
知識共享促進治理 30多年來奔走于世界各地,赫里克發現多數環境問題都不是孤例。如果加強知識的分享與合作,就能夠更快地解決問題,甚至避免問題的發生。例如中國華北地區近年來飽受沙塵暴之苦,但其實在北美大平原地區,早在1930年代就因過度開發和干旱出現“沙暴”,幾十億噸地表土壤損失殆盡,大量農業人口被迫遷移,最后通過棄耕、造林等方式才解決了沙暴的問題。 近年來,土壤問題在中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2013年,中國完成了近10年的首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結果發現,我國受污染的耕地面積達20萬平方千米,約占耕地總面積的20%。2016年初,環境保護部專門成立了土壤環境管理司。5月31日,國務院頒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這是第一部就土壤問題發布的全國性行動綱領。 赫里克說:“這同二十世紀60~70年代的美國很像。美國人因為《寂靜的春天》一書開始關注環境問題,成立了美國環境保護局,還制定了一批法律。”雖然沒有專門針對土壤的法律,但對污染物的法律非常嚴格,不論公司還是個人都必須非常小心地處理固體廢物、化學品、重金屬等污染物,否則就會受到重罰。 此外,美國政府還規定,那些被歸為“高度易侵蝕”的土地必須采取保護措施,才能獲得農作物保險(crop insurance)及其他政府補貼。這些要求讓美國耕地在1982年~2007年間減少了高達40%的侵蝕。 赫里克認為,中國對土壤問題的重視,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頒布,為中美及其他各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尤其是在土地評估和管理方面。 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土壤退化的風險。同時,人口還在不斷增長,生產力沒有顯著提高、人均糧食消費也沒有下降,這些都意味著土地資源短缺的壓力日益增加。因此,充分認識土地潛力,可以有效挖掘每塊土地的最大效益,從而幫助人類利用有限土地資源實現農作物產量增長,也就是人們所期待的、真正的可持續增長。 |
相關文章
- 中荷合作應對土壤污染防治——第三屆土壤修復和地下水污染治理大會2014-11-14
- WSP(科進):中國許多污染場地缺乏整體性考慮 造成后遺癥2014-12-09
- 發達國家土壤環境管理經驗值得借鑒2016-05-31
- 借鑒美國經驗推進土壤污染防治2016-06-12
- 土壤污染成國際公敵2016-06-30
- 各國土壤修復的情況及經驗分析2016-06-30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