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東南亞做垃圾處理 是門好生意嗎
當東南亞多國用行動向進口洋垃圾表示深惡痛絕時,垃圾出口國們也已經感受到了這份壓力。未來,將洋垃圾出口到東南亞的路注定不再好走,可是,到東南亞做垃圾處理的生意會是個好主意嗎? 在日本方面看來,答案是肯定的。作為全球第二大廢棄塑料出口國,日本在多國掀起禁止洋垃圾進口的浪潮下,一方面加強“自我消化”能力,另一方面又從東南亞國家處理垃圾的困境中找到了商機。畢竟,就算不處理進口的洋垃圾,東南亞國家也繞不開加強市政建設、逐步規范處理國內垃圾的重要議題。 日本:在東南亞的垃圾堆里翻出商機 發達國家作為全球垃圾貿易中主要的垃圾出口方,當面對中國洋垃圾禁令和東南亞多國的洋垃圾“退貨潮”時,大多數發達國家都還在為自己如何處理國內垃圾想破頭,但日本似乎另辟蹊徑,從中發現了商機。 據《日經亞洲評論》2019年6月23日報道,日本政府計劃在2023財年之前將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和經驗打包“賣”給東南亞,在東南亞地區建設10座垃圾處理及焚燒發電示范城市。日本政府部門環境省已經在2019年的財政預算中預留出了20億日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用于支援日本企業為進行投標到當地開展調查,以及開發針對當地情況的設備,希望以此為日企贏得更多的訂單。 報道稱,日本政府正就此事與本國部分地方政府和企業合作,日立造船、日鋼鶴見造船廠、三菱重工等日企將協助落實項目,并已經開始了前期調研。同時,日本的大阪、橫濱、北九州市將集合它們在垃圾回收、分解、循環等方面的處理經驗,打包提供給購買方。日本環境省稱,他們將針對不同國家的情況,制訂專屬的處理計劃。 例如,菲律賓因為缺少垃圾填埋場,垃圾堆積如山、臭氣熏天。日本將提供廢物處理技術,防止二惡英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排放。在越南,垃圾問題造成地下水污染嚴重。日立造船廠將利用其經驗為越南河內建立污水處理系統,并以此為模版逐漸在其他城市建設。 目前,菲律賓、越南、印尼都已經表明了合作意向,希望以此應對日益嚴重的大氣環境污染、海洋污染和電力短缺,共同為解決環境問題而努力。 垃圾處理:市場比想象中更大 除了要應對近來劇增的進口洋垃圾,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東南亞國家內部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垃圾處理問題,其垃圾露天堆放的比例超過50%。據越通社報道,目前,包括塑料廢棄物在內的垃圾填埋及焚燒是東南亞國家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這種處理方法使環境污染,特別是水資源污染和海洋污染更為嚴重。而能夠有效防止污染的垃圾處理發電技術在日本已被廣泛使用。據日經中文網介紹,日本國內約有380個垃圾處理發電設施,占垃圾焚燒設施的3成以上,而整個東南亞只有約10處。 世界銀行附屬機構“國際金融公司”預測,到2022年,垃圾處理及焚燒發電廠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價值將達到800億美元。顯然,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東盟會是其中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實際上,在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不少東南亞國家都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將環保議題擺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出臺了相關舉措支持垃圾處理事業的發展。如越南政府早在2014年就簽發了1196號決定,批準“動用社會財力投資興建供排水系統和生活固體廢物處理系統”提案,要最大限度動用廣泛的社會財力,優先民營投資。 2016年2月13日,印尼總統佐科發布了一項新的法令,要在印尼全境選定7個大型城市建設垃圾焚燒電站,并授權這7個城市的市政管理部門(市屬市政公司)可以指定私營企業(含外資)輔助其建設垃圾發電項目。 東南亞國家政府對垃圾處理技術的歡迎和對垃圾焚燒電站項目的支持,自然是深耕東南亞多年的日本挖掘商機的基礎,但如此具有潛力且開放的市場,自然也會吸引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其他國家企業的關注。當中一些嗅覺敏銳的中國企業,就早已涉足東南亞的垃圾處理市場。 垃圾處理技術哪家強 做好分類是關鍵 盡管中國目前國內依然面臨比較棘手的垃圾處理問題,但這并不妨礙中國在朝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邁進同時,提升自己的垃圾處理能力,創新發展垃圾處理技術,并有一些企業已經具備帶著技術走出國門的能力。 縱觀中國已經“下南洋”的一些固體廢物處理類企業,我們不難發現,與基建、水務項目大多由大型國企承包不同,這一領域“走出去”較早的是中國的專業民營企業,如錦江集團,其已在越南、泰國布局,建設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除此之外,參與較多的是大型央企旗下的各類國際業務平臺公司,他們憑借自身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商務拓展能力,即使并非在公司的主營業務范圍內,也有著極強的拿單能力。如中鋼國際,2015年簽下了總金額約11.13億元人民幣的棉蘭垃圾焚燒總包合同。 當然,目前該領域的中資企業在東南亞國家的具體項目不算太多,但許多企業早已把東南亞作為固體廢物市場開發的目標區。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以及中國相關行業、技術的健康發展,相信在東南亞垃圾處理的市場中,未來除了能看到日本企業的動作,也能看到更多中國企業的身影。而在史汀生中心東南亞項目研究分析師考特尼·韋瑟比看來,同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其垃圾處理技術可能也更適合東南亞國家的現實需要。 考特尼·韋瑟比曾撰文指出:歐洲和日本或許擁有最先進、最高效的技術,但他們處理的廢棄物組成與新興經濟體大不相同。中國的情況更有借鑒性。和其他新興經濟體一樣,中國的廢棄物往往濕度更高,燃燒的熱效率較低。他認為,廢棄物能源回收行業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取得成功,是因為其開發了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這種創新技術更適用于濕度較高的廢棄物。而東南亞國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技術。 不過,考特尼·韋瑟比也指出,中國的一些經驗和教訓亦值得東南亞國家學習:盡管焚燒能在短期內解決廢棄物危機,但長期來看,新興經濟體必須建立有效的廢棄物分類系統,對塑料和金屬等可回收物、有機材料以及其他材料進行分類。因為,廢棄物能源回收其實非常復雜,焚燒需要事先對材料進行分揀,去除有機和不易燃的材料,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如果事先不進行有效的分類,對于垃圾焚燒廠來說,意味著無法使燃燒溫度達到足夠的高度,從而無法消除一些關鍵污染物。 垃圾焚燒技術效能的發揮離不開垃圾的分類回收 過去因為缺少分類系統,導致中國的垃圾濕度很高,而且各種垃圾混在一起,所以即便有燃燒技術,效用也相對較低。但近期中國正在對垃圾分類處理“動真格”,中國政府宣布2019年將投入213億元人民幣用以加快推進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到2020年底在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希望從源頭上做好垃圾處理工作。 而對于同樣缺少垃圾分類系統的東南亞國家而言,投資建設垃圾焚燒電站或許只是高效處理垃圾的第一步。(文章來源《中國—東盟博覽》 ) |
相關文章
- 歐美是怎么處理危險廢物的?2016-06-23
-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代表談固廢管理2016-07-28
- 德國電子垃圾回收率超過45%2017-04-17
- 關于越南海關加強進口廢料申報要求的公告(廢塑料、廢紙、廢鋼鐵、廢舊物等2018-08-03
- 越南:54家機構通過認證 可以進口廢料作為生產原料2018-08-28
- 馬來西亞:永久停發廢塑料進口許可證 三年內禁止所有塑料進口2018-11-0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