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解讀 注重全過程管理和關鍵節點風險防控
環境保護部于去年12月發布了《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以防治環境污染、保障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為目標,指導行業環境管理與科學治污,引領污染防治技術進步。環境保護部相關負責人日前接受記者采訪,就《技術政策》的背景、原則、目標和技術等問題進行了解讀。 問:環境保護部曾于2003年出臺了《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現在對這一政策修訂的背景是什么? 答:1、電池行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形勢日益嚴峻 近年來,隨著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手機、Ipad等產品的廣泛使用,鋰離子電池逐年增多,含汞電池已退出民用市場,廢電池的種類、數量相比十幾年前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帶來的環境風險不可忽視,如廢鉛蓄電池回收過程中隨意傾倒酸液、廢鋰離子電池爆炸起火等。 2、提前應對未來將大量出現的新能源汽車廢電池問題 為解決大中型城市因機動車排放引發的空氣污染問題,2016年12月19日,國務院正式發布《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再一次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的戰略。根據工信部披露的《中國制造2025》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10年戰略目標,預計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將呈幾何增長態勢。隨著新能源計劃的推進,將產生大量廢新能源汽車電池。因此,提前布局,采取相應措施控制環境風險是本技術政策關注的重點。 3、信息化技術為廢電池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深入應用,現階段一些環境風險高的廢電池無序回收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國家層面引導了信息化技術與環境管理的融合。 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74號),提出加快互聯網與資源循環利用融合發展,要求“建立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網絡,在地級及以上城市逐步建設廢棄物在線回收、交易等平臺,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建立重點品種的全生命周期追溯機制,對報廢拆解等汽車產品售后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通共享”。 2016年4月6日國務院會議通過《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要求對接《中國制造2025》,其中提出的智能制造工程應該“緊密圍繞重點制造領域關鍵環節,開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裝備融合的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將提高環保部門對廢鉛蓄電池的精細化、科學化管理水平,有效規范廢鉛蓄電池的流向,落實污染責任延伸。這些政策或要求也提出了廢電池收集、廢電池拆解和利用設備智能化、產業化的研發方向。 4、廢電池管理標準趨于嚴格 國家近期出臺了一系列與廢電池再生相關的標準,對廢電池再生提出了更高的環保要求。2015年頒布的《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4)》,對再生鉛企業的廢水、廢氣提出更高、更細的污染物控制指標。 綜上考慮,從緩解廢電池環境污染的嚴峻態勢、引領廢電池綠色循環的污染防治技術角度出發,環境保護部啟動了《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的修訂工作。 |
相關文章
- 專家解讀《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2018-12-10
- 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2019-06-21
- 關于《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9726—2020)解讀2020-12-31
- 《農藥制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9727—2020)解讀2020-12-31
- 關于《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9728—2020)解讀2020-12-31
- 關于《磚瓦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9620—2013)修改單2020-12-31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