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解讀 注重全過程管理和關鍵節點風險防控(2)
問:《技術政策》對廢電池污染防治應遵循哪些原則? 答:1、閉環與綠色收集 《技術政策》鼓勵電池生產企業履行生產者延伸責任。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是生產者對其產品承擔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環境責任,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內在要求,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制造業轉型升級具有積極意義。通過企業建立的產品信息追溯系統,為環保部門及時掌握廢電池流向提供依據,追溯和延伸污染責任,真正實現閉環與綠色收集。 2、資源利用優先 我國廢電池產生量巨大,其中包括大量的金屬物質。本著保護環境與資源循環利用的原則,在利用過程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優先考慮資源再生利用,以減少資源浪費。對于再生利用技術成熟的廢電池,鼓勵加以收集和利用;對于再生利用技術尚未成熟的廢電池,鼓勵在具備資源化利用條件的地區分類收集廢原電池。 3、合理安全處置 國家提出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原則,本政策總體上鼓勵分類回收利用廢原電池。一些人口密集區,甚至已出臺了強制回收的意見?,F有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已不是簡單的填埋,像北京這種特大型城市,垃圾焚燒已成為主流的垃圾處理方式。生活垃圾如混入廢電池,將產生一定的環境風險。結合現階段形勢,提出應避免廢電池進入生活垃圾焚燒裝置或堆肥發酵裝置。同時,針對現階段一些地方仍以填埋為主,提出對于已經收集的、目前還沒有經濟有效手段進行利用的廢電池,宜分區分類填埋,以便于將來利用。 4、關鍵節點的風險防控 本政策針對不同廢電池的特征,提出不同污染節點的環境風險防范方法。對廢鉛蓄電池,要求貯存場所應防止電解液泄漏;對動力電池,要求運輸前不能拆解,須經過專業包裝后運輸,強調采取有效的包裝措施;對廢鋰離子電池運輸前要求采取預放電、獨立包裝等措施進行處理。 考慮到大量的廢電池在長期存放中會發生外包裝老化、破損的現象,若存放場地存在不安全因素,極易造成無法挽回的安全事故,政策中規定廢電池的貯存場所應定期清理、清運,由專業機構來管理。本政策將從技術層面落實廢電池污染防治和循環利用過程環境風險控制。 5、約束與引導并行 從電池箱到電池模組再到電池單體,每一個拆解環節都需要安全的操作環境和專業、規范的技術。人工、露天拆解廢電池不但會危害拆解者的生命健康,也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此,政策明確禁止人工拆解廢電池的同時,提出“鼓勵研發自動化、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的模組分離、定向循環利用和逆向拆解技術”。 鼓勵研發智能化的廢電池拆解、破碎、分選等技術,可有效地降低職業人群的污染物暴露風險,通過智能化技術研發提高再生率,這一技術方向充分貫徹了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核心思想。對于定向循環技術、逆向拆解技術、從技術層面引導生產企業遵循“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原產品”的理念來設計產品,不僅有助于形成電池全生命周期綠色、高效的閉路循環系統,而且推動了電池生產企業、收集企業與利用企業之間形成緊密的上下游產業鏈,極大地提高資源利用率。 |
相關文章
- 專家解讀《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2018-12-10
- 工業園區水環境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2019-06-21
- 關于《鑄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9726—2020)解讀2020-12-31
- 《農藥制造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9727—2020)解讀2020-12-31
- 關于《陸上石油天然氣開采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39728—2020)解讀2020-12-31
- 關于《磚瓦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9620—2013)修改單2020-12-31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