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規劃全文】(3)
第三章 充分開發本地新能源資源 積極開展全民綠能行動,充分開發太陽能和地熱能,有序開發風能和生物質能,提升本地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一、全面推廣太陽能利用 以全面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和普及太陽能熱水系統的廣泛應用為重點,大力推動實施“陽光雙百”計劃。“十三五”時期,全市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太陽能集熱器面積100萬平方米。 實施百萬千瓦光伏發電工程。加快分布式光伏在各領域應用,實施“陽光校園、陽光商業、陽光工業、陽光農業、陽光基礎設施”五大陽光工程。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積極支持居民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鼓勵新建住宅小區、郊區低密度住宅、農村住宅使用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結合資源和環境條件,積極探索利用關停礦區、荒灘荒坡、垃圾填埋場護坡建設大型地面光伏電站。重點建設順義、海淀、亦莊等一批光伏集中應用示范區,實施北汽廠房屋頂、首鋼廠房屋頂、農光互補等一批光伏集中應用示范項目。 表2 “十三五”時期光伏發展重點區域和重點項目
專欄2:五大陽光工程 陽光校園:普及綠色低碳教育理念,傳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相關知識,在中小學、大專院校、職業教育機構等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到2020年,新增陽光校園光伏發電裝機規模85兆瓦。 陽光商業:倡導綠色低碳消費方式,在大型購物中心、商場、超市、寫字樓等建筑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到2020年,新增陽光商業光伏裝機規模150兆瓦。 陽光工業:貫徹綠色低碳生產理念,重點在亦莊、順義等產業園區,結合工業廠房及配套設施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到2020年,新增陽光工業光伏裝機規模250兆瓦。 陽光農業:促進生態農業發展,結合設施農業建設農光互補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加快推進本市平原地區農光互補項目建設。到2020年,新增陽光農業光伏裝機規模200兆瓦。 陽光基礎設施:在軌道交通場站、交通樞紐、P+R停車場、污水處理廠、燃氣電廠等基礎設施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結合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光伏汽車充電站。到2020年,新增陽光基礎設施光伏裝機規模200兆瓦。 實施百萬平米太陽能集熱系統利用工程。在新新建居住建筑及有集中熱水需求的公共建筑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重點推進醫院、酒店、學校等機構實施太陽能熱水系統改造。在村鎮公共建筑、農村住宅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在新建的低密度城鎮建筑、農村建筑推廣使用太陽能、空氣源熱泵等供熱系統。 專欄3:全民綠能行動 全民綠能行動是指在全市各行業、各領域推廣太陽能、地熱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實施“陽光雙百”計劃、千萬平米熱泵利用工程,百萬千瓦風能生物質發電工程。經過多年探索發展,本市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商業運營模式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技術趨于成熟,綠色發展的社會意識不斷增強,在全市開展全民共同參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行動條件已經成熟。實施全民綠能行動能夠提高全社會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參與度,是深入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手段。 二、大力發展地熱及熱泵系統應用 以新建區域、新建建筑、郊區煤改清潔能源為重點,實施千萬平米熱泵利用工程。新建區域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中優先采用地熱及熱泵系統。“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及熱泵利用面積2000萬平方米,累計利用面積達到7000萬平方米。 加快實施地熱綜合利用。加強地熱資源的統一規劃、資源管理、規模開發和梯級利用。按照本市新建區域發展規劃,重點開發延慶、鳳河營、雙橋等地熱田資源,實施新機場臨空經濟區、世園會、通州西集等一批地熱供暖應用示范工程。加強10大地熱田資源勘察,強化與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的銜接,鼓勵開發京西北、天竺、后沙峪、李遂等地熱田資源。加快中深層地熱、增強型地熱系統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示范。“十三五”時期,新增地熱供暖面積300萬平方米。 全面推進淺層地溫能開發。在新建區域優先發展熱泵系統,重點推進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通州文化旅游區等新建區域熱泵系統規模化開發利用。在新城、街鎮和農村地區,大力發展燃煤鍋爐用戶改用熱泵系統,實施50個街鎮、50個村莊熱泵利用工程。引導新建建筑優先使用熱泵系統,鼓勵既有供熱系統熱泵改造,支持熱泵系統配套建設儲能設施,增強熱泵系統電力需求側主動響應能力。“十三五”時期,新增淺層地溫能利用面積1000萬平方米。 表3 “十三五”時期地熱及熱泵重點應用區域
有序發展余熱熱泵和再生水熱泵系統。在東壩、金盞、定福莊、垡頭等燃氣熱電廠周邊地區,優先利用余熱熱泵供暖。支持小型燃氣鍋爐余熱熱泵改造,提升供熱能效水平。在望京中關村科技園北擴區、首鋼、麗澤和環渤海總部基地等再生水干線周邊區域,大力發展再生水源熱泵應用。“十三五”時期,新增再生水和余熱熱泵利用面積700萬平方米。 三、有序推進風電開發 有序開發利用風能發電及風光互補發電,完成官廳風電場四到八期工程、昌平青灰嶺風光互補發電工程,積極開展延慶、昌平、懷柔等區域的風能資源評測,加快推進延慶舊縣鎮、昌平青灰嶺二期等項目前期工作。結合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探索發展分布式風電應用。“十三五”時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45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5萬千瓦。 四、穩步推進生物質能發電 結合城市生活垃圾資源綜合利用,積極推進順義、通州、房山等區垃圾焚燒發電工程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垃圾填埋場填埋氣資源,推進填埋氣發電工程建設。提升德青源等既有大中型沼氣設施利用效率。“十三五”時期,新增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25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5萬千瓦。 五、發揮既有水電資源效能 科學合理利用水電資源,結合本市水力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提升既有水力發電設施發電能力。充分發揮十三陵抽水蓄能電站效能,加強水電對電網負荷的調節作用。“十三五”時期,本市水力發電量維持基本穩定。 |
相關文章
- 北京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2020-01-20
- 《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2020-02-14
- 北京市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單位一覽表2020-04-20
- 2019年北京污水收集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情況2020-06-05
- 北京市印發實施VOCs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0-07-21
- 《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征求意見稿)下載2021-04-08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