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2)
(三)推動城鎮化低碳發展。 1.加強城鄉低碳化建設和管理。在城鄉規劃中落實低碳理念和要求,優化城市功能和空間布局,開展城市碳排放精細化管理,鼓勵編制城市低碳發展規劃。實施綠色建筑行動,強化新建建筑節能,完善公共建筑能耗監管體系,推進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推行綠色施工方式,推廣綠色建材,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到2020年,新建建筑按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比例達到60%以上。強化賓館、辦公樓、商場等商業和公共建筑低碳化運營管理。在農村地區推動建筑節能,引導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潔低碳轉變,建設綠色低碳村鎮。(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農委、省商務廳、省管局等) 2.加快低碳交通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發揮不同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推廣甩掛運輸等先進組織模式。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打造完善、無縫銜接、方便舒適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提升公共出行比重。促進交通用能清潔化,大力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液化天然氣動力船舶等,并支持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逐步提高車輛燃油經濟性標準,加快油品質量升級。發展智能交通,建立公眾出行信息服務系統,降低空載率和不合理客貨運周轉量。(牽頭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質監局、省能源局等) 3.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低碳化處置。創新城鄉社區生活垃圾處理和再生資源回收理念,合理布局便捷回收設施,科學配置社區垃圾收集和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在有條件的社區設立智能型自動回收機,鼓勵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在社區建立分支機構。建立餐廚廢棄物產生登記、定點回收、集中處理、資源化產品評估制度。完善建筑垃圾回收網絡,探索建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與餐廚廢棄物、糞便、園林廢棄物等協同處理。到2020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再生資源主要品種回收率達到80%,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40%。(牽頭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環保廳、省商務廳等) 4.倡導低碳生活方式。宣傳低碳生活理念,樹立綠色低碳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鼓勵使用節能低碳節水產品,反對過度包裝。提倡低碳餐飲,推行“光盤行動”。倡導綠色低碳出行,推進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公共自行車自助租賃站點建設,鼓勵購買小排量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鼓勵盡量合乘車,減少空座率。在距離合適的情況下,采取步行、騎自行車等出行方式。(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管局等) (四)加快區域低碳發展。 1.實施分類指導的碳排放強度控制。綜合考慮各市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戰略定位、生態環保等因素,分類確定各市碳排放控制目標。“十三五”期間,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池州5市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19%,淮北、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宣城、安慶7市分別下降18%,亳州、宿州、六安3市分別下降17%,黃山下降12%。(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統計局) 2.深化低碳發展試點示范。以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總量控制為重點,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探索產城融合低碳發展模式,積極爭取國家低碳城(鎮)試點。深化國家低碳工業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試點。推進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繼續開展省級低碳社區試點,爭創國家低碳示范社區。組織開展低碳商業、低碳旅游、低碳企業、低碳產品試點。以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重大項目碳評價制度、碳數據管理等為重點,引導試點單位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試點實施情況的考核驗收。做好各類試點經驗總結和推廣,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低碳發展模式。(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質監局、省旅游局等) 3.支持貧困地區低碳發展。將低碳發展納入扶貧開發目標任務體系,制定支持貧困地區低碳發展的差別化扶持政策和評價指標體系,形成適合不同地區的差異化低碳發展模式。加快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避免盲目接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轉移。建立扶貧與低碳發展聯動工作機制,推動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開展低碳產業和技術協作。大力實施光伏扶貧。推進“低碳扶貧”,倡導企業與貧困村結對開展低碳扶貧活動。鼓勵大力開發貧困地區碳減排項目,推動貧困地區碳減排項目進入國內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省農委、省扶貧辦、省能源局等) (五)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1.建立健全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構建國家、地方、企業三級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體系。完善重點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報送系統,加快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信息管理系統,提升對報告數據的管理能力和分析水平。進一步做好排放因子測算和數據質量控制,提高報告結果的準確性。引導企業建立規范、科學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管理制度。(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國資委、省統計局等) 2.加強碳排放權交易制度建設。各級主管部門應切實加強對碳排放權交易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碳交易工作協調小組,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協同推進落實各項具體任務。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權交易核查體系,規范第三方核查工作。按照國家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實際的碳排放配額管理和分配制度、履約和清繳制度。建立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監管體系,建立信用記錄制度,促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公正、有效、平穩運行。(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統計局等) 3.強化碳排放權交易能力建設。圍繞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各個環節,深入開展能力建設,針對不同的對象,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組織開展分層次的培訓,重點培育企業核算報告人員、第三方核查人員等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提供人員保障。整合多方資源培養壯大省內碳交易專業技術支撐隊伍,構建專業咨詢服務平臺。持續開展碳排放權交易重大問題跟蹤研究。(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配合單位: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統計局等)
|
相關文章
- 北京市發布《電子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19-07-10
- 山東省30萬千瓦以下作為所在地區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熱源的燃煤機組名單2019-07-31
- 浙江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計劃(附重點項目實施計劃)2019-08-30
- 福建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全文】2019-11-14
- 山西:《再生橡膠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5月1日起實施)2019-12-13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