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征求意見稿)
陜西省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設施建設規劃(2017-2025年) (征求意見稿) 陜西省環境保護廳 2018年1月 目 錄 前言I 一、現狀及形勢1 (一)產生現狀1 (二)處置及利用情況2 (三)面臨的形勢2 二、總體要求4 (一)指導思想4 (二)基本原則4 (三)規劃范圍與規劃目標5 三、主要任務6 (一)加快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布局建設6 (二)加強醫療廢物收集處置體系建設7 (三)有序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7 (四)提升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利用能力8 (五)推進社會源危險廢物收網絡建設9 (六)加強監管體系建設11 四、保障措施11 (一)落實責任主體、加大監管力度11 (二)引入社會資本、提升運營水平12 (三)加強能力建設、開展評估考核12 (四)引導公眾參與、加強社會監督13 前 言 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和感染性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妥善處置利用危險廢物事關社會經濟發展和公共安全,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在提到“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時,明確要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 “十三五”是陜西省站在中等發達省份的新起點,全省經濟社會保持較快發展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城鎮化和工業化加速推進的勢頭不會減緩,因此今后一段時間將是我省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凸顯期、交錯期,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面臨嚴峻挑戰,其中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作為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陜西省的環保工作重點。為加快我省生態文明建設、保障人民健康和環境安全、實現危險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目標,迫切需要統籌規劃全省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設施建設,構建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危險廢物處置體系。 本《規劃》以防范危險廢物環境風險、保護生態環境和保障人體健康為出發點,以相關環保、衛生標準為依據,以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設施建設為主要任務,對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布局、規模等進行統籌規劃,力爭通過《規劃》的實施,在2025年底前全省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得到提升,基本實現危險廢物的安全處置。 一、現狀及形勢 (一)產生現狀 1、工業源危險廢物 近年來,全省危險廢物申報登記量成逐年遞增趨勢,工業源危險廢物申報登記企業由2011年的426家增加至2016年的1830家。 2016年危險廢物產生量97萬噸,涉及35個類別,類別分布基本符合陜北能源化工、關中機電加工和陜南有色金屬開發的工業結構布局。其中萬噸以上的危險廢物有:有色金屬冶煉廢物、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精(蒸)餾殘渣、廢酸、無機氰化物廢物、其他廢物、含鋇廢物、表面處理廢物、無機氟化物廢物,產生量93萬噸,占全省產生總量的95.9%。 按區域分,2016年商洛、延安、漢中、渭南、榆林、西安等六市是危險廢物產生量較大的地區,產生量分別約為23萬噸、18萬噸、17萬噸、14萬噸、13萬噸和5萬噸,六市產生量總和約占全省產生量的94%。 2、社會源危險廢物 社會源危險廢物主要是機動車維修、各類實驗室及居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礦物油、廢鉛酸電池、含汞熒光燈管、廢感光材料以及廢棄化學品、廢棄農藥和電子廢物等。 2016年全省社會源危險廢物產生量預計約50萬噸,主要是廢礦物油、廢鉛酸蓄電池。其中廢礦油主要來源于汽車機修行業,按陜西省2016年汽車保有量653萬輛計算,2016年廢礦物油產生量約為14萬噸;廢鉛酸蓄電池主要來源于汽車、電動自行車、大型載貨車、通訊行業及其他行業淘汰的電瓶,2016年廢鉛酸蓄電池淘汰量約15萬噸。 2016年陜西省醫療機構有35582家,醫療廢物產生量預估為8.8萬噸。 (二)處置及利用情況 陜西省工業危險廢物處置利用主要是通過委托持證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利用企業來進行處置。目前持證綜合處置利用設施51座,2016年處置危險廢物41萬噸,綜合利用33萬噸,貯存23萬噸,占比分別為43%、34%和23%。 全省已在咸陽市、漢中市、榆林市建成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3個,設計處置能力7.15萬噸/年。 全省現有醫療廢物處置單位共10家,設計處置能力3.52萬噸/年,2016年共處置醫療廢物2.93萬噸。 (三)面臨的形勢 1.危險廢物產生量仍將持續增長 陜西省工業結構偏重,根據《陜西省“十三五”工業經濟發展規劃》,陜西省現有產業布局不會有較大改變,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產生的危險廢物量仍占較大比重。關中地區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以及汽車制造業等行業產生的危險廢物量將會顯著增加,因此,危險廢物產生種類多、數量大。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危險廢物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收集體系的不斷健全,危險廢物申報登記不實、進入非正規渠道進行處置利用的現象將會得以遏制,全省危險廢物產生量將持續增長。 依據各類別危險廢物在各自產廢行業的調查統計數據及發展規模,預測2025年全省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約260萬噸。 2.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 從集中處置利用能力看,全省危險廢物綜合處置能力較為薄弱。盡管已在漢中、咸陽、榆林三市建有危險廢物綜合性處置利用中心,但作為“兜底式”的處置設施,危險廢物集中處置中心并未實現各重點城市的全覆蓋,危險廢物涉及種類較多、處置難度較大的關中地區,亟待新增危險廢物綜合性處置利用設施。 此外,全省產生量較大的危險廢物類別基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處置利用能力缺口,其中廢催化劑、廢鉛酸蓄電池等缺少處置利用企業,有色金屬冶煉廢物、廢礦物油與含礦物油廢物、精(蒸)餾殘渣、廢有機溶劑與含有機溶劑廢物等處置能力缺口較大。 3.危險廢物處置技術急需改進 目前我省危險廢物企業處置類型較為單一,而由于危廢種類繁多,每種危廢需要不同的處置技術與處置資格,因此危險廢物供需種類錯配現象較為嚴重。 此外部分處置設施處置工藝水平較為落后發生二次污染,個別企業擁有危險廢物處置經營許可卻無實際處置能力;危險廢物綜合利用率總體較低,造成再生資源的浪費。建設較早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滅菌工藝水平低,“帶病運行”,處置過程易產生“二惡英”,藥物性和化學性醫療廢物專業性處置機構缺乏,不能得到妥善處置。 因此,需淘汰工藝落后處置利用設施,推廣先進實用、成熟可靠、起點高的技術,提高危險廢物的綜合處置利用能力和水平。 4.危險廢物收集體系急需完善 眾多微小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及社會源危險廢物點多面廣、量小分散,存在管理不規范、轉移不及時、處置費用高等問題,已成為嚴重威脅環境安全的高風險點。廢礦物油、廢鉛酸蓄電池等非法收集現象突出,全省正規回收量占比僅為4%和0.65%,社會源危險廢物大多沒有進入有資質的單位處置利用。 受生活垃圾分類進展緩慢等因素影響,生活中各類汞、鎘、鉛、鎳等廢電池、藥品、含汞熒光燈、含汞溫度計及血壓計等生活源危險廢物存在回收渠道不暢、暫存設施不全等問題。高校、科研單位的實驗室危險廢物安全處置重視程度不夠,收集網絡體系嚴重滯后。鄉鎮及以下和偏遠山區大量中小醫療機構未能全部納入醫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存在非法處置亂象。 |
相關文章
- 浙江: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規程2019-11-11
- 山東:濟南市2019-2020年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2019-12-09
- 海南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2019-12-09
- 北京市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單位一覽表2020-04-20
- 上海可回收物補貼2023-12-26
- 上海可回收物廢物流處理處置圖2023-12-2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