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2)
?。ㄈ┓e極調整交通運輸結構,促進綠色低碳出行。 15.改善貨運結構。著力改善道路貨運結構,推進大宗貨物運輸由公路有序向鐵路轉移,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推進重點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不斷釋放鐵路運能,逐步減少重載柴油貨車在大宗散貨長距離運輸中的比重。推廣高效運輸組織方式,培育冷鏈、商品車等運輸模式,鼓勵發展滾裝運輸、甩掛運輸等多式聯運新模式,推進大連港、營口港多式聯運國家示范工程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服務體系,加快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含軌道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繼續推進城市客運行業“油改氣”,鼓勵客運、貨運車輛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車輛,逐步提高清潔能源或新能源車輛比例。2018年,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50%,城市公交車、出租車應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汽車比例力爭達到80%、90%;2019年,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55%,城市公交車、出租車應用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汽車比例力爭達到85%、95%;2020年,城市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占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城市公交車、出租車力爭全部更新(改造)為清潔能源或新能源汽車。(省交通運輸廳、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配合) 明確各類建筑物配建停車場及社會公共停車場中充電設施的配建比例或預留建設安裝要求。新建的商業服務業建筑、旅游景區、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場所,原則上應按照不低于總停車位的一定比例配建充電設施或預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鼓勵在商業服務業建筑、旅游景區、交通樞紐、公共停車場等場所,逐步改造或加裝充電基礎設施。新建高速公路服務區和有條件的加油(氣)站,原則上應按一定的比例配建充電樁或預留充電設施接口,并按規定在安全評估和論證后組織實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電力公司配合) 16.加強油品質量管理。嚴格成品油市場準入,禁止企業無證無照、證照不符或超范圍經營。開展成品油生產、銷售監督檢查。加油站不得銷售和供應不符合國五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和普通柴油。加大船用燃油和大型柴油貨車用油質量隨機抽檢力度,依法查處銷售不合格油品違法行為。2018年,有針對性地開展成品油經營企業檢查工作,對批發、倉儲、零售企業依法進行抽查、檢查。抽檢成品油200組以上。2019年,開展成品油經營企業年度檢查工作,抽檢成品油400組以上。2020年,開展成品油經營企業年度檢查工作,抽檢成品油600組以上。加大成品油相關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力度,嚴厲打擊生產、銷售、使用不合格車用尿素違法行為,依法取締黑加油站點。嚴格執行國家及我省船舶排放控制區各項監管要求,加大港區內加油點油品質量監管,加大船舶油品含硫量監督檢查。(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遼寧海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加強移動源污染防治。統籌油、路、車治理,實施清潔柴油車(機)、清潔運輸和清潔油品行動,確保柴油貨車污染排放總量明顯下降。以柴油貨車為重點,加強機動車生產銷售、注冊使用、檢驗維修等環節監督管理,實行機動車道路行駛、集中停放地、維修地聯合監督檢查,實施在用汽車排放檢測和強制維護制度。開展高排放車輛區域禁限行工作,劃定禁止或限制行駛的區域、時段和車型,對違反規定進入禁限行區域的依法查處。2018年,劃定并公布高排放車輛禁限行區域,城市核心區基本消除“冒黑煙車”;2019年,完善禁限行區域監管設施并加強管理,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冒黑煙車”;2020年,違法駛入禁限行區域的車輛查處率力爭達到100%,按規定基本消除我省注冊的“冒黑煙車”。(省環保廳、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質監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商務廳、省工商局配合) 嚴格新車環保裝置檢驗。在新車生產、銷售、檢驗、登記等場所開展環保裝置抽查,保證新車環保裝置生產一致性。2019年底前構建全省機動車超標排放信息數據庫,可追溯生產進口企業、注冊登記地、排放檢驗機構、維修單位、運輸企業等。有條件的城市定期更換出租車三元催化裝置。(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質監局配合) 大力淘汰老舊車輛。有條件的市要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方式,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使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2018年底前各市制定營運柴油貨車和燃氣車輛淘汰更新目標及實施計劃(2018—2020年)。推廣使用達到國六排放標準的燃氣車輛。(省交通運輸廳、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配合) 推動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到2020年,確保全省港口50%以上已建的集裝箱、客滾、3千噸級以上客運和5萬噸級以上干散貨專業化泊位具備向船舶供應岸電的能力。(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電力公司配合,相關港口城市落實) 加強移動源排放監管能力建設。建設完善遙感監測網絡、定期排放檢驗機構國家—省—市三級聯網,強化現場路檢路查和停放地監督抽測,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構建重型柴油車車載診斷系統遠程監控系統,推進工程機械安裝實時定位和排放監控裝置。2019年底前,建成三級聯網的遙感監測系統平臺。(省環保廳負責) 依法嚴厲打擊生產銷售排放不合格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和違反信息公開要求的行為,將違法企業信息報國家有關部委撤銷其相應公告、認證。開展在用車超標排放聯合執法,建立完善環境部門檢測、公安交管部門處罰、交通運輸部門監督維修的聯合監管機制。嚴厲打擊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尾氣檢測弄虛作假、屏蔽和修改車輛環保監控參數等違法行為。(省環保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配合) 18.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污染防治。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嚴格管控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推進排放不達標工程機械、港作機械清潔化改造和淘汰。按照國家要求,研究完善我省的船舶排放控制區方案,鼓勵淘汰20年以上的內河航運船舶。(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農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實施超標排放車輛全治理工程。加強汽車維修行業管理,建立超標排放車輛維修治理制度和體系,全面實施超標車輛進廠維修治理,超標車輛需經已備案的單位維修后才能進行復檢,確保上路行駛車輛全部達標排放。(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ㄋ模┥钊胫卫頁P塵污染。 20.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嚴格施工揚塵監管。建筑工地要做到工地周邊圍擋、物料堆放覆蓋、工地濕法作業、路面硬化、出入車輛清洗、渣土車輛密閉運輸“六個百分百”。嚴格執行《施工及堆料場地揚塵排放標準》,城市主要工地安裝視頻監控。將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納入文明施工管理范疇,將工地安裝視頻監控費用、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運輸費用、處置費用等揚塵治理費用列入工程造價。(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安裝全密閉運輸機械裝置或密閉苫蓋裝置,并安裝行駛及裝卸記錄儀。加強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規劃和建設,基本實現建筑垃圾消納場所的有效供給。(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加強道路揚塵綜合整治,城區內垃圾、渣土車密閉運輸,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2020年,城市建成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不低于85%,縣城道路機械化清掃率不低于60%,實現“塵土不飛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實施城市裸露土地綠化覆蓋工程。加強對城市公共區域、臨時閑置土地、城區道路兩側和城區河道兩側的裸露土地硬化和綠化。制定年度實施計劃,對裸露地面綠化工作進度進行定期調度。2018年,完成城市裸露土地綠化200公頃;2019年,完成城市裸露土地綠化200公頃;2020年,累計完成510公頃城市裸露土地綠化,實現城市裸露土地綠化全覆蓋,“黃土不露天”。(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 實施重點區域降塵考核。環沈陽城市群2018年控制在9.8噸/月·平方公里以下,2019年控制在9.4噸/月·平方公里以下,2020年控制在9噸/月·平方公里以下。(省環保廳負責) 21.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全面完成露天礦山摸底排查。對違反資源環境法律法規規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亂采濫挖的露天礦山,依法予以關閉;對污染治理不規范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整治完成并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依法強制關閉;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要加強修復綠化、減塵抑塵。重點區域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加強矸石山治理。(省國土資源廳牽頭,省環保廳配合) 建設北方防沙帶安全屏障,重點加強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保護和防風固沙。推廣保護性耕作、林間覆蓋等方式,抑制季節性裸地農田揚塵。(省林業廳、省農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ㄎ澹┩七M秸稈管控和氨排放控制。 22.深入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以農田地面玉米、水稻根以上秸稈處理為重點,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和收貯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2018年,全省新建秸稈收儲點(中心)100個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2019年,全省新建秸稈收儲點(中心)100個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6%以上;2020年,全省秸稈收儲點(中心)總數達到600個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7%以上。(省農委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畜牧局等配合) 23.加強秸稈焚燒綜合管控。強化縣(市、區)、鄉(街道)、村(社區)三級秸稈禁燒網格主體責任,建立以鄉為單位、村為基礎、村民組為單元的網格化管理責任體系,明確具體責任人及其聯系方式,確保秸稈焚燒綜合管控責任落實到位。(省環保廳負責) 24、控制農業氨源排放。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提高化肥利用率。強化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改善養殖場通風環境,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減少氨揮發排放。(省農委、省畜牧局牽頭,省環保廳配合) ?。┘訌娀A能力建設。 25.建立遼寧省藍天工程治理指揮決策支持系統平臺。建立集“精確監測、精準溯源、科學決策、精細執法、落實責任、精準打擊”于一體的省、市、縣、鄉四級大氣環境網格化管理平臺。加強區域性臭氧形成機理與控制路徑研究,深化揮發性有機物全過程控制及監管技術研發。實現污染物動態源解析和污染源溯源分析等功能,為治霾施策提供技術支持。各市要通過布設基本覆蓋城市建成區的環境空氣質量在線監測微站,同步建設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實現對各級網格和各類污染源的集中在線監測、全程監控和監管指揮,形成科學化、精細化治理監管模式。2018年完成實施方案編制工作;2019年省環保廳和各市政府完成平臺建設并試運行;2020年完成與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相關數據聯網。(省環保廳牽頭,省公安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氣象局配合) 26.提升全省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能力。強化東北區域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能力建設,2018年完成空氣質量預報會商中心建設,實現氣象與環??梢暬曨l會商,實現提前7至10天分區空氣污染氣象條件預報,并開展臭氧氣象預報;2019年底前實現7—10天預報能力,省級預報中心實現以城市為單位的7天預報能力。開展環境空氣質量中長期趨勢預測工作。(省環保廳、省氣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7.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加強環境空氣質量和空氣污染氣象要素監測,優化調整擴展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加強縣(市、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2019年底前,各縣(市、區)實現監測站點全覆蓋并全省聯網。重點區域縣(市、區)布設降塵量監測點位。重點區域各城市和其他臭氧污染嚴重的城市,開展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重點區域建設大氣顆粒物組分監測網、大氣光化學監測網以及大氣環境天地空大型立體綜合觀測網,完善空氣污染氣象要素監測網。(省環保廳牽頭,省氣象局配合) 強化監測數據質量控制。各市、縣(市、區)、各類開發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運維全部上收到省級環境監測部門。加強對環境監測和運維機構的監管,建立質控考核與實驗室比對、第三方質控、信譽評級等機制,健全環境監測量值傳遞溯源體系,建立“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開展環境監測數據質量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嚴厲懲處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對地方不當干預環境監測行為的,運行維護不到位及篡改、偽造、干擾監測數據的,排污單位弄虛作假的,依紀依法從嚴處罰,追究責任。(省環保廳牽頭,省氣象局配合) ?。ㄆ撸┯行獙χ匚廴咎鞖?。 28.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制定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中污染物減排比例,黃色、橙色、紅色級別減排比例原則上分別不低于10%、20%、30%。細化應急減排措施,落實到企業各工藝環節,實施“一廠一策”清單化管理。在黃色及以上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對鋼鐵、建材、焦化、有色、化工、礦山等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重點用車企業,實施應急運輸響應。(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配合) 實施秋冬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加大秋冬季工業企業生產調控力度,各市針對鋼鐵、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業,制定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差別化管理,錯峰生產方案細化到企業生產線、工序和設備,載入排污許可證。企業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務的,一并納入當地錯峰生產方案,實施停產。各市將錯峰生產方案及時報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和省環保廳備案。(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環保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29.實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各市要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演練,在重污染天氣應對期間,適時啟動應急預案。重點區域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聯防聯控,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以減少污染物跨區域影響為目標,制定重點領域工作方案,將攻堅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各縣(市、區)要細化實施方案,督促企業制定落實措施。聯防聯控城市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統籌調配各市綜合執法力量,實行異地交叉執法、駐地督辦,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省環保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配合) ?。ò耍嵤]發性有機物專項整治方案。 30.深化工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采取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過程防治措施,嚴控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嚴格執行《遼寧省“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與削減工作實施方案》。2019年,出臺包裝印刷和工業涂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地方標準,全面啟動包裝印刷和工業涂裝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推動建立揮發性有機物監測監控體系,在重點行業的試點企業和工業園區安裝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設備。2020年,完成揮發性有機物達標排放綜合整治,重點工程減排揮發性有機物10.5萬噸以上。將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主要排污口安裝揮發性有機物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省環保廳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委、省質監局配合) 31.強化居民生活、餐飲業油煙污染排放治理。加強餐飲油煙治理,重點整治油煙污染擾民的餐飲企業,劃定禁止露天燒烤食品區域,在禁止區域外的露天燒烤采取油煙凈化措施并保持正常運行,將油煙通過專用煙道達標排放,防止對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造成污染。2018年實現對在城市核心區侵占城市道路露天燒烤行為的有效治理;2019年,基本實現餐飲企業和經營商戶油煙治理全覆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保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32.強化汽修行業污染排放治理。推動汽修行業嚴格按照噴漆操作規程實施封閉作業,加大噴烤漆房廢氣治理設施建設,集中收集揮發性有機物廢氣并安裝廢氣凈化設施,鼓勵采用水性漆等新材料、新工藝,減少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排放。2018年,對汽車維修行業噴漆房違法排污情況進行排查,推動揮發性有機物廢氣治理;2019年,全面取締露天和敞開式汽修噴涂作業,實現汽修涂裝噴烤漆房內作業;2020年,汽修企業實現達標排放。(省環保廳、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商局配合) 33.開展生活垃圾收集站和城市污水處理廠惡臭治理。生活垃圾收集站要保持地面平整,要密閉且設置給排水設施和除臭設施,不得殘留垃圾、積水,現有敞開式收集站要規范衛生防護措施,并逐步改造為密閉式收集站。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產生惡臭污染物的生產工藝、裝置和處理單元設立密閉排氣系統,經過脫臭凈化設施后穩定達標排放。2018年,率先解決群眾反響強烈的問題,梳理生活垃圾收集站和城市污水處理廠惡臭投訴企業清單,啟動試點治理項目;2019年,全省生活垃圾收集站開展惡臭治理,啟動居民投訴多的重點區域內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惡臭治理工程;2020年基本完成生活垃圾收集站和縣級以上污水處理廠惡臭治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環保廳配合) |
相關文章
- 《遼寧省貫徹落實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委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07-22
- 山東省30萬千瓦以下作為所在地區唯一、不可替代民生熱源的燃煤機組名單2019-07-31
- 浙江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計劃(附重點項目實施計劃)2019-08-30
- 福建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全文】2019-11-14
- 山西:《再生橡膠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5月1日起實施)2019-12-13
- 上海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2020-03-2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