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2014年度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調研報告
時間:2015-03-05 15:18來源:中國環境交易機構合作聯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2014年度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調研報告。
2013年普遍被認為是中國碳市場的元年,而剛剛過去的2014年對中國碳市場來說,則是承上啟下的一年。一方面,在這一年中,湖北、重慶試點的啟動完成了中國七個地方試點的版圖設計,五個試點順利完成首年度履約,各種碳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成交量和成交額不斷突破,企業對碳交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中國核證自愿減排交易項目(CCER)流程全部打通,國家注冊登記系統實現了與交易平臺的對接并順利上線,全國《碳排放權交易暫行管理辦法》發布,國家統一碳市場建設框架清晰,未來碳市場成果可期。
回顧2014年,中國碳市場建設碩果累累,各試點在政策設計和執行過程中積累了豐厚的經驗,同時也得到不少教訓,而這些都將成為建設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寶貴財富。
一、【2014年中國碳市場發展情況記事】:
1 全國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報工作啟動——2014.01
2014 年1 月,國家發改委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組織開展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的通知》,2010 年溫室氣體排放達到13,000 噸二氧化碳當量,或2010 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達到5,000 噸標準煤的法人企(事)業單位,或視同法人的獨立核算單位需開展溫室氣體排放報告。
隨著全國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工作的啟動,省級主管部門開始著手在各自管轄區域內建設溫室氣體排放報送體系,并開展相關能力建設。以此為基礎,未來能夠支撐全國碳交易市場需求的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報告與核查(MRV)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2 湖北、重慶碳交易開市,七試點全部啟動——2014.02
隨著2014 年4 月2 日湖北以及6 月19 日重慶碳市場的正式啟動,中國七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設計版圖最終完成拼接,2011 年國家發改委《關于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全面落實到位。在試點階段,七個碳市場在政策設計、市場運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將為“十三五”時期全國統一碳市場的建設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3 五試點集中履約,首年履約順利——2014.06
2014 年6 月,率先啟動的深圳、上海、北京、天津、廣東等碳市場集中迎來履約期,從5 月份開始,五個試點的交易行為逐漸開始活躍,進入6 月份交易量進入爆發期。
首年度履約是檢驗五個試點啟動以來的一次大考,五個試點未履約控排單位數量合計22 家,占五個試點控排單位總數(1539 家)的1.4%。第一年履約結果均較為理想,表明這五個碳交易試點開局平穩,上海成為第一個完成履約工作,且是唯一一個履約率達100% 的試點。
4 廣東改變拍賣規則,取消強制競買——2014.08
2014 年8 月,根據《廣東省2014 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廣東將對有償配額發放的規則作出調整,2014 年配額拍賣不再要求控排企業強制參與,且允許投資機構參與競拍,同時還在拍賣底價大幅下調的情況下,引入了階梯底價的創新設計。廣東在配額有償發放的規則、流程設計以及拍賣收入使用等方面積累的經驗,對于國家碳市場相關政策制定具有較強參考價值。
5 向境外投資者開放,深圳試水國際化——2014.08
2014 年8 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同意深圳外匯管理局為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及境內外投資者辦理跨境碳排放權交易的相關外匯業務。這意味著,深圳碳交易市場成為向境外投資者開放的碳市場,境外投資者可直接以外匯或跨境人民幣參與深圳碳排放權交易。
6 北京首發抵消辦法,節能量、林業碳匯入市——2014.09
2014 年9 月,北京市發改委及市園林綠化局共同頒布《北京市碳排放權抵消管理辦法(試行)》,北京成為七個試點中首個頒布專門的抵消管理辦法的試點。管理辦法的亮點是將節能項目碳減排量、林業碳匯項目碳減排量作為抵消來源,其中節能項目減排量交易為未來碳交易與節能量交易結合提供了思路。
7 中美發布聯合聲明,首提碳排放峰值——2014.11
2014 年11 月APEC 期間,中美在北京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計劃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并計劃到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這是中國政府層面首次提到碳排放的峰值問題,而如何利用碳排放權交易這支“市場之手”實現碳排放峰值的目標,亦是政府及相關機構重點考慮的問題。
8 首批CCER 減排量簽發,備案程序全部走通——2014.11
2014 年11 月,國家發改委簽發了首批CCER 項目,該批項目共10 個,在補充計入期內產生的減排量合計約為649 萬tCO2e,至此,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上線一年后,CCER 項目的備案程序全部走通,首批簽發的CCER 減排量將于2015 年進入各試點地區碳市場。
9 多樣化開發碳金融產品,促進二級市場流動性——2014.12
2014 年,中國碳市場在碳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多點開花。深圳、湖北、上海分別推出國內首單碳債券“中廣核風電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據”、首單碳資產質押貸款項目、首支“碳排放權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基金以及國內首單CCER 質押貸款協議。北京試點更是出臺了鼓勵加強碳資產管理、創新碳金融產品的市場政策,出現了國內首單碳排放配額回購融資案例。碳金融產品的豐富多樣化,一方面有利于企業利用市場機制盤活碳資產,另一方面增強了二級市場的流動性,促進了碳排放權的價格發現。
10 碳交易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全國統一碳市場信號明確——2014.12
2014 年12 月10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作為第一份適用于國家統一碳交易市場的法律文件,管理辦法為國家級碳交易市場的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并勾畫出未來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管理架構和制度框架,向各利益相關方釋放出了明確的、強有力信號,為后續一系列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案例】:
中電投蒙東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蒙東能源是中電投集團在內蒙古區域的控股子公司。2004 年9 月,中電投集團進入內蒙古自治區,組建了中電霍煤集團公司。2008 年1 月,中電投集團以中電霍煤集團公司為基礎,成立了蒙東能源集團公司,公司是以煤為核心,電為保障,煤電鋁一體化,清潔能源為重點的現代化大型能源企業集團。
蒙東能源減排行動
2014 年12 月,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中電投蒙東能源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獲得由中國低碳聯盟發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UNFCCC)、美國環保協會(EDF)、中國低碳減排專業委員會支持成立的“今日變革進步獎”。
示范工程位于內蒙古東部霍林河地區,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負責建設和運營,現已形成國內首個“風—電—鋁”綠色產業鏈。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作為我國五大電力集團之一,長期以來高度重視國家關于低碳發展、節能減排的政策要求。示范工程實施以來,較之前減排101.50 萬噸CO2,其中鋁廠技改貢獻占比15.97%,風電貢獻占比69.37%,火電升級貢獻占比10.59%,褐煤就地消納貢獻占比為4.07%。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出席會議并表示,中國將從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以及全社會節能方面繼續推動低碳發展。
中國代表團副團長、首席談判代表蘇偉對我國傳統行業的重要企業登上利馬舞臺表示關注,指出“傳統行業面臨的挑戰更大,因此更需要創新和變革”。
美國環保協會副總裁納撒尼爾• 基奧恩對本工程低碳創新實踐十分感興趣。他指出,電力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也是碳排放的重點,作為傳統的電力集團能夠突破自身的限制,大力發展新能源,實現節能減排,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是中國傳統能源的一大突破。
2014 年中國碳交易集中爆發在6-7 月份,即各試點履約期。從最終履約情況來看,平均高達98% 以上的履約率證明了首年履約大考成績理想。截止2014 年底,七個試點總成交量超1,700萬噸,成交金額超6 億人民幣,各試點碳價在經歷波動后正趨于穩定。
|
相關文章
- 排污權、碳交易、環境稅等制度將全面建立2014-12-22
- GEP Research:活性炭再生產業洞察報告(2024)2024-04-05
- 全球及中國VOCs行業分析研究報告(2024)2024-04-23
- 中國廚余垃圾處理市場調研報告(2024)2024-06-25
- 2024年果蔬垃圾處理處置市場調研報告(含深圳)2024-08-01
- GEP Research雙碳雙控市場機會研究報告(2024年)2024-10-09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