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處置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全球環保研究網訊,根據《北京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3年實施方案(2013~2015年)》,北京計劃到2015年之前分別在大興、朝陽、房山、順義、海淀、石景山、豐臺等區縣新建6座建筑垃圾處理設施。 距離預定目標的時間已過大半,然而,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除大興區項目處于環評階段外,豐臺、朝陽和海淀3個項目仍處于選址階段,位于石景山首鋼廠區的建筑垃圾處理項目由新建變為改造,房山項目進度更是緩慢。 不僅北京市如此,全國各地也都面臨著建筑垃圾處置設施進度遲緩問題。城市建筑垃圾問題日益突出,而處置設施卻始終進度遲緩,是因為現有處置能力足夠消化產量,還是這中間有其他緣由?當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建筑垃圾處置設施面臨的規劃難、選址難、回本難、監管難等,最終導致各地建筑垃圾資源化設施建設進度遲緩。 政府推進設施建設,依然選址難 處理建筑垃圾易造成揚塵、噪音等二次污染,對設施處理能力有要求,項目選址有限制性,還牽涉土地規劃和市政規劃等 據統計,目前北京市每年產生的建筑垃圾約4000萬噸,涉及建筑工程、市政道路工程、園林綠化工程和各種維修、拆除工程等。 目前全市僅有1座建筑垃圾再生處理廠,年處理能力約120萬噸。記者了解到,為保證建筑垃圾得到正常處理,自2011年之后,北京市出臺了多項建筑垃圾處置鼓勵政策,如,為項目的建設提供土地,對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生產的再生產品進行補貼,上調建筑垃圾處置費等措施,試圖推動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化發展。北京市各相關部門也多次舉行建筑垃圾綜合管理專題協調會或座談會等,以促進建筑垃圾處理項目的進展。 但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處理建筑垃圾易造成揚塵、噪音等二次污染,對建筑垃圾處理設施的處理能力也有要求,而對項目的選址有限制性要求,再加上北京土地資源本來就緊缺,這其中又牽涉到土地規劃和市政規劃等,項目推進起來難免會有困難。”北京建筑大學教授陳家瓏向記者表示。 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一方面建筑垃圾產生量與處置能力之間存在巨大缺口,簡易填埋和露天堆放會加劇污染和浪費;另一方面,推進建設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又困難重重,選址、規劃、環評等前期手續復雜難辦,項目建設進展遲緩。這一現狀對建筑垃圾的規范運輸同樣造成了影響,若處置建筑垃圾的末端無法打通,建筑垃圾處理還是只能走老路,揚塵、遺撒、偷倒亂卸的現象依然頻發。 再利用產品附加值低,投資回報難 再生產品的制造成本一般要高于用新的天然原料制造的產品,使企業從中難以獲取利潤,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投資回報機制 建筑垃圾一般無法直接利用,必須進行分揀、分類堆存、分類處理才能利用,用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須破碎、篩分分級、清洗堆存。而且,目前建筑垃圾還無法全部利用,只能利用其中一部分,對于那些分揀出來而不能利用的部分或經破碎篩分剩余的部分,清洗污水的處置問題也需慎重研究。如果因處置不當而不能利用,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業內人士表示,建筑垃圾只有經過加工利用處理才產生新的價值,而且搜集、運輸、堆存、分揀、破碎、篩分等過程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除金屬、木制品、拆除后經過清理的磚,通過廢品回收利用后能取得一些回報以外,對于用廢磚、廢混凝土加工的骨料及配制的低標準混凝土及其空心砌塊、混凝土空心隔墻板等產品,其附加值都很低,而且制造成本一般要高于用新的天然原料制造的產品,這常常使投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企業從中無法獲取利潤,直接影響資源化產業化利用工作的開展。 |
相關文章
- 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新規出臺 鼓勵骨干企業整合產業鏈2017-01-13
- 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將在“十三五”期間快速發展2017-02-16
- 建筑垃圾“圍城”:變廢為寶盼標準先行2017-06-12
- 符合《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2018-02-07
- 我國建筑垃圾處理三論2018-08-27
- 論建筑垃圾處理產業化現狀分析與對策2019-12-03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