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2025》確定十大重點領域
時間:2015-05-20 09:13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中國制造2025》千呼萬喚始出來。昨日,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九項戰略任務和重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成為改革著力點。
作為首次從國家戰略層面描繪制造強國的藍圖,《中國制造2025》明確了“三步走”的發展目標,即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中國制造2025》提出九項戰略任務和重點:一是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二是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三是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四是加強質量品牌建設;五是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重點領域;七是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八是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九是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高玉偉認為,《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的新興技術,與此前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度較高。以“互聯網+” 為核心,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是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主線。未來10年,預計僅工業互聯網就將帶來6萬多億元的GDP增量。
在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中,光大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趙揚表示,央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領域的技術儲備優勢較為明顯,行業景氣度也相對較高。
同時,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被列為五項重大工程。對此,中信建投研報也表示,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將成為中國制造業由大到強的主線。以數字化、智能化為代表的制造技術是提升中國制造業整體效率的關鍵;而發展服務型制造是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趨勢。
|
相關文章
- 羅文解讀《中國制造2025》2015-05-21
- 朱森第解讀《中國制造2025》2015-05-21
- 高云虎解讀《中國制造2025》:綠色發展生態文明戰略2015-05-26
- 新能源車能否領跑中國制造?2015-06-29
-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2016-06-21
- 廢橡膠再利用:新目標對表“中國制造2025”2017-02-10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