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環保企業實踐混合所有制 對企業、行業發展影響可期(2)
要轉型要領跑都需借力 傳統細分領域已成紅海,新的成長領域強敵環伺,身處第一梯隊的民營環保企業,如果還是在原有平臺上進行簡單的項目積累,依賴既定的商業模式,那么面臨的不僅是發展空間有限,而且很快就會喪失優勢。 “除了垃圾、污水,事實上還有很多環保領域有待開發,空間更大,機會更多。” 桑德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醞釀轉型,選擇的新市場包括農村綜合環境整治、區域環衛服務以及電動車等;而在商業模式上,則要從互聯網+中尋找環保產業新的價值生產點。 對于東江而言,在擴張的同時,急需在行業的普遍短版上率先與同行們拉開差距。東江環保總裁陳曙生曾多次表示,危廢行業眼下面臨的不僅僅是處置能力缺口,更重要的是運行管理的科學化、先進技術的研發應用、成套裝備的自動化標準化,以及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未來不僅要運用資本市場力量開展并購,進一步開拓市場,還要在產業的薄弱環節加大投入。” 業內人士表示,對桑德、東江這樣“有壓力、更有想法”的企業而言,無論是轉型還是擴張,此前的平臺、資源都已顯局限。他們選擇大國企入主,更多地是要借力而并非簡單地“背靠大樹好乘涼”;而這些國企,也不簡單地只是“有錢”,本身也都是具有較強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企業。 如廣晟在廣東省屬競爭性國有企業中排名第一。旗下擁有礦產資源、電子信息、工程地產和金融投資四大業務板塊,而由于金屬礦產品生產、加工及電子元件生產均會產生大量工業廢物,本身就和東江環保有業務協同的空間。 更重要的是,廣晟跟省內各地政府有較好的互動聯系。據廣晟方面相關負責人透露,在東江環保停牌期間,他們已陸續拜訪了省內部分地市,為公司一些現有項目和新項目爭取機會。“此外,我們和省外大型央企、省級企業及投控平臺等,如山東、河北等地也都有很多的資源,京津冀地區是公司下一步拓展重點。” 而啟迪桑德背后的清華控股,則是以技術創新加資本驅動,連接了總資產數千億元的產業版圖。目前,清華控股經營領域主要有信息技術、能源環保、生命科技、科技服務與知識產業等,主要從事科技成果產業化、高科技企業孵化、投資管理、資產運營和資本運作等業務。而這些對于桑德水務、固廢、環衛設備、資源回收利用等已有平臺而言,都是“欲上層樓”所急需的資源。 自去年成立以來,桑德再生資源板塊一路高歌猛進,接連并購了多家細分領域專業公司,在規模上已快速躋身業界三甲。今年4月27日,環保行業迄今最大的金額融資案就發生在啟迪桑德。他們擬募集資金高達95億元,以啟迪科服為代表的“清華系”資本認購其中的55億元。據悉,環衛一體化平臺及服務網絡建設項目的確耗資巨大,募集資金投入金額為59億元。 |
相關文章
- 債務危機下環保企業如何破解融資難?2018-07-25
- 2017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狀況分析2018-07-31
- 市場環境倒逼環保企業紛紛升級轉型2018-08-02
- 今年不少環保企業仍保持高速發展 多方共商有望緩解融資難2018-09-19
- 環境企業50強出爐:7家營收突破百億 占比僅14%(附50強榜單)2018-09-20
- 大氣環保產業全產業鏈分析及優化對策2019-07-24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