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市場化可以東部地區為突破口(2)
東部地區能夠實現上述目標的有利條件如下: 區域的經濟規模、天然氣市場容量具備基礎條件。 歐洲天然氣市場交易中心主要有英國NBP、荷蘭TTF、德國NCG和GPL、比利時Zeebrugge和ZTP等(見文中附表)。上述東部區域江蘇、浙江、山東、安徽、上海五地區,2014年共消費天然氣388億方,市場規模同歐洲主要交易中心建立時的市場規模比較,相當于英國NBP的47%,荷蘭TTF的97%,德國的50%,法國PEG的86%,超過比利時的2個交易中心2.3-2.6倍,天然氣市場規模具備建立交易中心條件。 從經濟總量比較來看,五地區已超過歐洲建立天然氣市場中心的國家。 進口LNG價格已可同陸上管道氣構成競爭。 國家發改委2015年11月18日公布的五地區省門站價分別為上海每立方米2.18元、江蘇2.16元、浙江2.17元、山東1.98元、安徽2.09元。2016年以來LNG進口東亞地區到岸價在4-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之間,加上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接收站氣化管輸費相當于1.47-2.00元/立方米,已同陸上管道氣到達五地區構成競爭優勢。 天然氣供應可形成競爭格局。五地區有中石油的西一線、西二線、陜京線氣源,中石化川氣東送、鄂爾多斯氣源,接收站已投產的有中石化青島LNG、中海油寧波LNG、中石油如東LNG、申能上海LNG,在建的有新奧舟山LNG、廣匯啟東LNG。通過管網和接收站的互通互聯,五地區可形成多氣源互相競爭的局面。五地區2014年天然氣消費388億方,到2020年按每年增長10%估計,需求量將達到687億方,增加近300億方,以上LNG接收站都有擴建二期計劃,假設擴建二期容量全部對第三方開放,開放的接收能力將達到2000萬噸/年,同增量的300億方市場量相當,上述地區管網獨立后即可強化三大石油公司之間的競爭,因LNG接收站300萬噸容量可引入2-3個供應競爭者,屆時LNG上游新增供應競爭者將達到12-18個,同現有三大石油公司形成有力的競爭局面。 有利于形成我國天然氣交易價格指數。 2015年1月5日組建的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確立了建成立足中國,面向全球的國家級、國際性石油天然氣交易平臺,形成中國天然氣交易價格指數的目標,隨著上述五地區管網的互通互聯,配合開放下游大型工業客戶,培育交易商等手段,借助交易平臺和金融工具,有望逐步形成我國天然氣交易價格指數。 增加的LNG需求,不會對國際LNG價格產生過大影響。 國際機構普遍預測,到2020年國際LNG供應潛在過剩在4000-5000萬噸左右,如果五地區增量1000-1500萬噸來源于國際LNG,不會對國際LNG價格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
相關文章
- LNG汽車將迎發展機遇 關鍵在于氣價和排放問題能否解決2018-07-18
- 國際能源署:中國仍然是最大的能源投資市場2018-08-03
- 天然氣市場提前出現“量緊價漲”2018-08-24
- 我國天然氣消費量突破2800億方2019-04-03
- 城市燃氣企業有哪些發展新動向、新機遇?2019-04-10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