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行業發展
2.1火電行業
2017年是貫徹執行《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工作方案》的第三年,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經過摸索嘗試各種技術路線,已經進入到經驗反饋的新階段。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底,全國各地全面啟動并累計實施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6.4億千瓦、節能改造約5.3億千瓦,提前兩年多完成2020年改造目標;2017年全年完成新建機組和在役機組超低改造總裝機容量共計約1.75億千瓦,帶來的脫硫脫硝產業直接社會增加值約438億元。
燃煤電廠脫硫脫硝第三方運維公司主要包括大唐環境、國電龍源、清新環境和遠達環保等行業龍頭企業,煙氣脫硫第三方運維(含特許和運維)約1.77億千瓦,煙氣脫硝約0.89億千瓦,合計營業收入約145億元。
2.2非電行業
在火電行業污染治理已取得顯著成果的情況下,2017年國家和地方政府針對非電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出臺了更加嚴格的政策、標準,非電行業環保設施新建及提標改造已經拉開序幕。
在鋼鐵行業,截止到2016年底,脫硫脫硝設施的安裝率達到90%以上,但市場混亂,設施運行效果不好,設備故障率高,投運率低。2017年,我國提高了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增加了特別排放限值,由此鋼鐵行業迎來了嚴控煙氣治理標準、規范脫硫脫硝市場的產業成熟期。在國家環保政策推動下,據預測,2018年我國將啟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除此之外,2017年,在鋼鐵燒結煙氣治理領域還出現了許多新的技術和觀點,如“濕法改干法”、“脫白”、“全面推廣活性炭”等,目前正處于觀點論證和技術驗證階段。
在水泥行業,2016年統計結果表明,水泥行業脫硝裝置安裝率超過85%,但是排放標準寬松,SNCR技術在水泥行業脫硝應用廣泛,但脫硝效率不高,同時還存在氨逃逸的隱患。2017年,隨著環保督查力度持續加大,水泥行業首當其沖開啟了環保整改模式,諸多水泥企業增加了脫硝裝置。據預測,水泥行業還剩有59.2億元的脫硝市場空間。
目前,在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平板玻璃、陶瓷、有色冶金、化工等非電行業已經按照現行標準完成了脫硫脫硝改造。隨著2017年國家標準中特別排放限值和執行規劃的提出,新一輪更高要求的脫硫脫硝“超低排放”改造即將開始。
3.熱點技術方向
(1)脫除燃煤煙氣SO3
隨著燃煤電廠煙氣超凈治理措施的實施,SO2、NOx、粉塵等常規污染物的排放濃度幾乎接近底限,從而導致煙氣中SO3的濃度占比相應突出。脫除燃煤煙氣中的SO3將成為燃煤電廠煙氣污染物深度治理的目標,并且目前已得到國內環保行業的廣泛關注。
(2)提高煙氣污染物精確監測水平
通過研制新型檢測設備和先進監測技術,提高檢測設備對低濃度粉塵、氨逃逸量、Hg濃度在線監測的精準性和穩定性,是當前大氣環保行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3)增強全負荷下環保系統靈活調節能力
通過強化燃煤電廠環保系統靈活調節能力,保證脫硫脫銷除塵等系統在各種負荷下都具備良好的污染物脫除性能和穩定運行能力,并著力解決在低負荷下無法滿足脫硝系統運行要求的問題。
(4)發展低成本、高效率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
以低能耗、低投資的水資源梯級利用為著眼點,開發低能耗、低運行成本的脫硫廢水零排放技術,實現廢水的資源化利用。
(5)治理燃煤電廠濕煙羽現象
電廠白色煙羽現象已經受到相關部門關注,一些濕煙羽治理技術也在國內部分地區開始應用。隨著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的推進,濕煙羽治理將成為燃煤電廠環保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6)加強電廠排煙中鹽類物質的檢測和治理
為排查大氣霧霾成因,燃煤電廠排氣中所含的可溶性鹽類物質受到國內科研機構的廣泛關注。針對煙氣鹽類物質種類和數量的精確檢測工作,將提上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日程。
(7)推動現有環保技術向節能、高效、資源化方向發展
通過優化調節脫硫塔內構造、強化塔內反應傳質過程,提高脫硫系統效率,降低系統能耗;通過積極發展資源回收型脫硫技術,解決石灰石濕法脫硫中石膏生成量大、占地廣、利用率低等問題。
(8)促進高效、節能環保系統一體化發展
在已滿足超低排放脫硫要求的同時推動協同除塵技術發展,體現大環保一體化發展思路。行業機構將在有效調和爐后節能、環保單元,實現多系統和諧發展方面開展工作。
二、2018年行業發展展望
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即將到收官期,2017年9月,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在中國煤電清潔發展與環境影響發布研討會上表示“非電行業是目前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表示:“從對非電行業的控制技術來說,在前期基礎工作及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支持下,可以為非電行業發展超低排放做好技術儲備”。2017年6月,環保部以發布修改單(征求意見稿)的形式,對《鋼鐵燒結、球團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20項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進行修改。賀克斌院士最近也指出:“國家下一步大氣治理的重點是非電行業、散煤治理和柴油車尾氣。”
非電行業燃煤煙氣的場地排放治理將是國家大氣治理的重點。根據各地發布大氣污染治理重點任務,非電行業超低排放市場將迎來一定程度的快速增長,非電行業應充分利用和借鑒火電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的技術成果和經驗方法,推動水泥、玻璃、鋼鐵、焦化、陶瓷等重點非電行業實施污染治理的升級改造。預計京津冀2+26城市的非電大氣治理需求將在2018年迅速鋪開,非電大氣治理需求將于2018-2020年在全國鋪開。
此外,筆者認為需要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供切實可行的技術支撐,特別是在非電行業氮氧化物減排領域的技術研發。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未來三年,燃煤電廠領域存量改造和增量需求共計約有673億元的市場空間,非電領域鋼鐵燒結市場空間因不同工藝而異,約為600億元;平板玻璃行業市場空間在20~33.3億區間內;陶瓷行業市場空間在100億左右;磚瓦行業市場空間在224~245億區間內。綜合火電和非電來看,整個大氣污染治理板塊的市場空間約在1547.4~1697.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