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檢索
歐美環保制度的演化
時間:2015-03-25 17:42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信息發布 點擊:
次
歐美環保制度的演化
1954年3月1日,一聲悶響震動了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美國在這里秘密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氫彈爆炸試驗。這場試驗污染了周邊海域,導致一艘正在附近航行的日本漁船船員受影響染病,從而在幾年前剛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日本激起反核運動。不僅如此,這場試驗同時也迫使馬紹爾群島上的居民大舉遷移,這些島民的遭遇得到了環保主義者的同情,預示著美國環保運動的即將興起。不過,與同一時期發生在蘇聯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環境事故中那些被忽視、甚至被遺忘的受害者相比,他們還相對幸運。
在那個時代,地球許多角落的人們都開始認識到,環境問題正在成為社會發展迎頭撞上的一場致命挑戰。1952年,一場大霧降臨英國首都倫敦。事后不久,英國政府發布的衛生報告估計,有4000人因煙霧而提前死亡,大多數死者是幼兒或者老人,另有10萬人因煙霧而感染疾病。當時一份報告說:“即使在這個因濃霧而臭名昭著的城市,人們對此事有超乎尋常的嚴重性也達成了共識。”
幸運的是,社會對于這場新的挑戰,迅速做出了應對舉動。在公眾和政治力量的推動下,1956年,英國出臺了《清潔空氣法》,在城市中劃出一定區域設立“無煙區”,規定在這些區域里只能使用經法律許可的燃料,例如無煙煤,否則即是犯罪行為。1990年英國制定《環境保護法》,規定環境署和市鎮當局都有責任確保企業使用可以獲得最佳的清潔生產技術。隨著空氣質量的改善,漸漸地,倫敦的稱號“霧都”從一個讓人產生臟污聯想的名詞,變成了這座城市浪漫化的名片。
在美國,1962年,環保運動的奠基之作、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出版,這是美國現代環保運動誕生的標志。除了殺蟲劑導致的自然物種滅亡問題外,在那個時代,美國大湖區的污染也讓嶄露頭角的環保主義者團結在了一起。1969年,俄亥俄州的凱霍加河因為污染物的堆積而燃起了熊熊大火,美國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搖滾樂手蘭迪·紐曼基于此事創作的歌曲Burn On傳唱一時,這些關注最終催生了1972年的《聯邦水污染控制法案》。
同一年,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圣巴巴拉縣附近海域發生空前的油污事件,造成大量海鳥和海洋生物死亡。污染引起了廣泛的憤怒,當地居民與石油公司發生沖突,得到媒體的集中報道。所有這些事件都給民間自發的環保情緒添上了適時的柴火。在這之后,組織化的環保運動就如燎原之火一般燃燒起來,而正是環保訴求的運動化,帶來了發達國家環境質量的實質性改變。
|
相關文章
- 到東南亞做垃圾處理 是門好生意嗎2019-07-23
- VOCs專委會 & GEP Research:VOCs治理及監測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10-14
- 2020年全球和中國碳排放量結構對比2021-04-07
- 習近平:中國承諾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 遠遠短于發達國家所用時間2021-04-23
- 中國正式接受《〈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基加利修正案》2021-07-06
- (2023)蘇02民初482號(上海卓卓與DedeCMS侵權判決書下載)2024-03-05
推薦文章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政策法規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