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十問十答
一、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背景? 主題詞:中央要求 一是近些年我國城鎮生活垃圾產生量增長迅速,許多地區飽受“垃圾圍城”困擾,環境隱患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二是自2000年6月試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以來,盡管積累了不少經驗、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成效不能令人滿意,與政府、公眾、媒體等要求尚有較大差距。 三是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可以有效減少垃圾的清運量和最終處理量,減輕末端處理壓力;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垃圾中的重要資源,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可以培養全社會資源環境意識,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整體文明素質。 四是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對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指導思想? 主題詞:提高水平 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建立健全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市場運作、公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設施,推進城鎮環衛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的有效銜接與融合,完善激勵和約束政策,強化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水平,為建設美麗中國打下堅實基礎。 三、實施垃圾強制分類的基本原則? 主題詞:鼓勵+強制 鼓勵為主,強制為輔。生活垃圾分類涉及千家萬戶,直接關系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對城鎮居民個人應以鼓勵為主,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并逐步形成主動分類的生活習慣。對城鎮范圍內責任主體明確的公共機構和企業,應強制其進行垃圾分類。 因地制宜,循序漸進。我國各地區氣候特征、發展水平、生活習慣不同,導致垃圾成分差異顯著,應結合各地實際,合理劃定垃圾分類范疇、品種、要求、方法、收運方式,統一規劃、分類施策,先易后難、穩步推進。 創新發展,完善機制。引入市場機制,提高垃圾分類效率水平。加強技術創新,利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垃圾收運系統平臺與線下物流實體相結合。建立健全垃圾分類法律法規標準,完善有利于垃圾分類的激勵和約束政策。 協同推進,有效銜接。構建與垃圾分類配套的收運體系,推動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系統有效銜接,建立健全非工業源有毒有害垃圾收運處置系統。建設和完善物流中轉設施和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形成統一完整、協同高效的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終端處置的全過程管理系統。 |
相關文章
- 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何去何從?聽專家怎么說2016-06-30
-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機制的指2017-02-27
- 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答記者問2017-04-01
- 關于市政污泥單獨焚燒飛灰可否衛生填埋的回復2019-09-17
- 財政部未來將逐步減少垃圾發電新項目被納入補貼范圍的比例2019-10-22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就加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環境監管等問題回答記者2019-12-27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