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迎來政策的強勢拉升
在大氣污染防治和碳排放承諾的雙重約束下,中國天然氣發電行業迎來政策的強勢拉升。 12月22日,國家發改委對外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將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大力推進分布式氣電建設。“十三五”期間,全國氣電新增投產5000 萬千瓦,2020年達到1.1億千瓦以上,占全部電源裝機容量比重超過5%。這意味著,到2020年,我國氣電裝機較當前規模將實現近一倍增長。 而日前制定的《關于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則提出了更加激進、宏大的發展目標——加快發展天然氣發電,到2020年氣電累計總裝機容量達到約1.5億千瓦。換言之,“十三五”期間,氣電裝機將增加近9000萬千瓦,實現約1.5倍增長。屆時我國氣電裝機占比將達到7.5%,超出《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50%。這與國務院3年前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運動計劃》中“原則上不再新建天然氣發電項目”的規定,形成強烈反差。 但據記者了解,目標驟增的氣電發展并非一馬平川,而是面臨多重困境和質疑。 比重偏低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日前召開的“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表示,在全球能源轉型的藍圖中,天然氣已被廣泛認為是最重要的過渡能源。目前,經合組織國家的天然氣比重已經達到30%,但我國不足6%。在此背景下,李偉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應充分利用國內外天然氣資源,大幅度提升天然氣消費比重,把天然氣培育成為繼煤炭、石油之后的第三大主體能源是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而在天然氣應用方面,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副院長韓景寬認為,在資源供應有保障、燃機技術不斷進步、環保要求日益趨嚴等多重因素的促進下,“氣電已成為世界天然氣利用的主要方向,也是電源燃料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記者了解,在世界其他主要國家,氣電在天然氣利用中所占比重通常在30%-60%之間。例如,2015年發電用氣占美國天然氣用氣量的35%,俄羅斯為33%,英國為36%,日本更是高達60%,而我國只有17%。氣電在全球電源結構中的占比也在持續攀升,目前全球氣電發電量占比約21.7%,其中美國22.7%、俄羅斯47.3%、英國44.1%、日本27.2%,而我國只有3%。 “未來世界天然氣消費增量也主要來自發電和工業燃料領域。”韓景寬說,“預計兩者在2015年至2030年間的增量貢獻分別將達到42%和41%。” 據了解,燃氣電廠具有啟停迅速、運行靈活的特點,與間歇性強的風電、光伏發電有機配合,可有效緩解目前愈演愈烈的棄風、棄光問題。因此,李偉強調,與天然氣協同發展將成為中國未來大規模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的重要途徑。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也表示,部分發達國家可再生能源比重明顯高于我國,但電力系統仍能夠穩定運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天然氣電站在調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雖然當前我國發電裝機規模和發電量都居世界前列,但截至2015年底,我國氣電裝機6600萬千瓦,占比僅4.4%,發電量1658億千瓦時,占比3%。這意味著,無論從裝機規模還是發電量上看,我國天然氣發電均遠低于30%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難以發揮氣電的環保優勢和在電網中的調峰安保作用。”韓景寬說。 |
相關文章
- 城市燃氣企業有哪些發展新動向、新機遇?2019-04-10
- 天然氣企業加速“出海”拿大單2019-05-06
- 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看中國經濟新動能2019-05-27
- 新能源車企應提高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2019-08-20
- 擬公告的廢鋼鐵、廢塑料、廢舊輪胎、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2020-12-17
- 國家能源局表態新能源發展無需再補貼 2030年碳達峰投資劃重點2020-12-22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