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全文】(4)
四、實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加快改善環境質量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保障人民健康為目的,重拳出擊、鐵腕治污,集中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用5年時間基本解決突出環境污染問題,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吃上放心食品,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十五)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協同治污、聯合執法、應急聯動、公眾參與”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實行空氣環境質量改善財政激勵機制,以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城市群為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確保尚未達標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逐年改善、已達標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持續優化。 實施減少工業污染物排放工程。加快火力發電、鋼鐵、有色、化工、水泥、建材等重點行業污染治理,推進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推進城市主城區重污染企業環保搬遷、改造,大幅度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 實施抑制城市揚塵工程。全面推行綠色施工,嚴格施工工地揚塵環境監管,強化城市道路揚塵防治措施,加強城市堆場揚塵綜合治理,推行建筑垃圾密閉運輸,綜合整治餐飲油煙污染。 實施壓減煤炭消費總量工程。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和鼓勵使用清潔能源,穩步推進“氣化全川、電能替代、清潔替代”,在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推行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淘汰城市建成區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 實施治理機動車船污染工程。實行“路、油、車”協同管理,加強對重污染車輛的路面通行管控,提升燃油品質,加速淘汰黃標車和重污染老舊車船,嚴格實行機動車綠標管理。 實施控制秸稈焚燒工程。劃定并嚴格監管秸稈禁燒區,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秸稈禁燒責任體系,大力提高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等資源化利用水平。 (十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強力控制和削減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污染物為主攻方向,以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為重點整治區域,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到2020年,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規模達到1000萬噸/日,岷江、沱江、嘉陵江干流及其一級支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縣級以上飲用水源水質全面達標,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全部消除黑臭水體。 實施嚴重污染水體整治工程。加強水質超標控制單元的流域污染防治,制定水環境質量限期達標方案并向社會公布。實施最嚴格水環境監管制度,制定岷江、沱江等流域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對府河、南河、釜溪河、思蒙河等嚴重污染水體實行掛牌整治。對安寧河流域等礦冶資源集中開發地區實施水體重金屬污染治理。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排查,建立整治清單。加強嚴重污染水體江河湖庫調度管理,保障下游河流生態用水需求。 實施良好水體保護工程。加強達標水質的流域生態環境建設與水環境管理,重點保護嘉陵江、青衣江、紫坪鋪水庫、瀘沽湖等重點生態功能水體,在江河源頭區、水資源涵養區、水環境敏感區全面清理拆除排污工礦企業,嚴格控制開發建設活動,保持流域自然生態環境,確保水質穩中趨好。 實施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城市和重點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設施提標升級改造,實現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推進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實施重點行業“雙有”“雙超”企業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和達標行動。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設施建設。 實施飲用水環境安全保障工程。清理整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排污口和設施,加強市(州)集中式飲用水備用水源、應急水源建設,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質量,實行飲用水水源安全評估公布制度。 (十七)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污染。到2020年,重點區域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實施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基礎工程。加強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建立統一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動態監控土壤環境質量。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 實施土壤污染分類管控工程。按照“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嚴格管控”三個類別,對農用地分別采取相應管控措施,保障土壤環境安全。加強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將土壤環境質量作為用地和供地的必要條件,防范人居環境風險。對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企業實行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管理,嚴防礦產資源開發、涉重金屬行業、工業廢物處理和企業拆除活動污染土壤。 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深入開展地力培肥及退化耕地治理,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實施化肥和農藥使用減量行動,提高秸稈、糞污、地膜等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水平,有效解決耕地“亞健康”問題。制定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全面整治歷史遺留尾礦庫、重金屬污染土地、危險固體廢物堆場、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加快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及轉運設施建設。 (十八)加強環境風險防控。建立環境風險防控責任制,健全省、市、縣和企業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加快建立環境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全省統一的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自然生態等要素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開展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 加強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定期評估沿江河湖庫工業企業、工業集聚區環境和健康風險,強化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控。加強核與輻射環境管理,強化高危放射源安全管控及放射性廢物收貯和運輸監管,確保輻射安全萬無一失。加強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健全污染物違法排放者對受害者進行賠償機制,逐步實現以賠代罰。 建立全省環保數據監測網絡,建設環保數據庫。加快建立“監管統一、執法嚴明、多方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著力解決環境監管職能交叉、權責不一致、污染防治能力薄弱等問題。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主體責任制度,落實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建立統一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保管理體制,建立科學公正的生態環境損害評估制度,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共治的環境治理格局。強化規劃環評,統籌環境保護建設績效評估。推進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改革,整合環保機構隊伍,確保環境監管的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加強環保行政執法和刑事執法力量建設,提升專業化、規范化水平。 |
相關文章
- 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求意見稿)》(附編制說2019-07-19
- 云南省發改委:《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2019-08-16
- 《四川省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2019-10-30
- 《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規劃(2019—2020年)》2019-12-03
- 四川省住建廳印發《關于加強建筑裝飾行業VOCs綜合治理工作的通知》2019-12-04
- 四川:《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2020年1月1日起施行)2019-12-26
-
GEP Research中國高鹽廢水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25),通過市場調查研究及深度分析,對政策、市場前景及趨勢,區域市場需求、供給競爭、技術研發、產業鏈及成本價格進行多維度洞察研究。[詳細]

- [政策法規] 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
- [產業信息] 2025年新版《消耗臭氧層物質進出口管理辦法》發布
- [產業信息] 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完成登記進行交易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完成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 [產業信息] 視頻丨我國約九成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
- [政策法規] 工信部《促進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
|
|
|
|
|
|